即使有了糖尿病,很多人仍不肯認真控制血糖,因為根本沒病徵,何懼之有?

這種無知的想法,最終可能害死人!因為病徵一旦出現,已是病入膏肓,一大籮併發症正等着你!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如控制得好,定期監察,盲眼、心臟病發、腦中風等可怕的併發症風險,統統可減一半!

尿病的殺傷力,黃先生從小就知道:「我家族中有七成人都有糖尿病,我父親亦在我年少時,因為糖尿病併發的腎病而去世……」

年少的黃先生,對於這個纏擾家族成員的病症隨時有機會來襲,早已心裏有數。不過它未出現前,自己又何須驚慌,依舊放任飲食。

「我承認我是愛吃,亦吃得很盡情,喜歡吃的自然吃多幾件,明明肚子飽了仍能吃得下……以前閒閒哋,半隻燒鵝都吞得下!」黃先生說。

愛吃、貪吃的惡果,終於在○四年出現。黃先生因頭暈而見醫生,醫生一查問下,即時為他檢驗血糖,度數高達十幾(正常應低於八),醫生馬上安排黃先生住院。從當天起,聽醫生教誨,他開始學習做一個「健康的」糖尿病人,調節飲食,改善生活習慣,平日多做運動。

黃先生這天空着肚子來驗血糖,但仍高達7.1mmol/L,並不理想。

盧國榮醫生說,血糖控制得好,各種併發症機會可減低50%。

控血糖 實行難

不過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我在內地工作,平日很多應酬,午餐和晚餐都吃得很豐富,你知啦,內地食肆菜式都是大魚大肉,多油水;我又喜歡飲奶茶,一日四五杯;平日又有下午茶、消夜,要減,是不易的,惟有盡量啦!」他說。

在他盡力下,早餐由餐蛋麵加三文治加奶茶改為菠蘿包加奶茶,午餐由大碗飯加大大碟肉變成小碗飯加有限肉,下午茶及消夜實難戒,惟有份量少一點,飲品用代糖。

運動方面,黃先生試過到健身室做器械操,但由於體形肥胖,一做起運動來便很費力兼索氣,於是每種器械做一會,做一陣又停一陣,他形容是「hea吓hea吓」做半小時便算;又因為做完運動後飢腸轆轆,於是又要補充能量,結果是因減得加,磅數不斷增加。

併發症 降最低

問黃先生六年前和現在相比,體重變化多少?他說應該重了幾磅,但實際數字不記得了。

根據養和醫院糖尿病中心紀綠,黃先生身高一米六八,重一百八十九磅,比起最初到中心時的一百八十磅,重了九磅。九磅雖然不是一個差勁的數字,但原本應該減磅的他不但在六年來沒有改善,而且慢慢增磅,加上年紀愈大血糖愈難控制,他出現併發症的機會,比血糖在安全水平、體重適中的糖尿病人為高!

養和醫院糖尿病專科盧國榮醫生說,現時香港約七十萬糖尿病人中,有九成屬二型糖尿病人,即因為後天飲食失調而引起,這班人透過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控制血糖,絕對可以將併發症機會減至最低!

然而,不少確診的糖尿病人控制甚差,直至情況嚴重後才悔不當初!「糖尿病不會死人,但糖尿病併發症卻會奪命!七至八成糖尿病患者,最後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盧醫生說。

不會即時奪命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病變、腎衰竭及腳部潰爛等亦病發率高,傷害性大。所以,控制糖尿病的最大目的,就是防止併發症出現。「血糖控制得好,各種併發症的機會可減50%,年紀愈輕,未出現任何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愈要謹慎!」盧醫生說。

有四成糖尿病患者會併發視網膜病變,故每年應做一次詳細的眼疾檢查。

肝、膽、胰、腎的超聲波掃描,有助及早發現病變,及早治療。

控糖尿 謹記ABC

糖尿病人如何控制?盧醫生說,最緊要記住ABC。

「A即是A1c糖化血色素,一般應低於7%。控制目標受幾個因素影響,第一是年齡,第二是患病年期,第三是是否出現併發症。」盧醫生說。

他解釋,血糖高企會影響大血管及小血管,而控制血糖指數的鬆緊度,對大血管及小血管的要求並不同。「餐後兩小時血糖高,空腹不太高的人,雖然未到患糖尿病階段,但他們的心臟病風險已比常人高二至三倍,由此可知在不太高的血糖水平,對大血管已造成很大影響;相對小血管,在較高的血糖水平才會受影響。」盧說。

對於一些年紀輕、患病年期短,又未有任何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大小血管病變,醫生對控制目標會訂得較緊,要求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以下;如果病人年齡較大,又或已出現併發症,要求太嚴格一來病人難達標,二來或會引起其他嚴重後果,故一般要求在7.5%或8%以下,已算是理想水平。

平衡風險 訂立目標

另一個不宜將控糖目標訂得太緊的原因,是避免病人出現低血糖症。「健康人士的血糖水平在4mmol/L至8mmol/L之間,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幅較大,如將控血糖目標訂得太緊,容易出現血糖太低,輕微的會手騰腳震、冒汗,嚴重的會抽筋或突然暈倒!」盧醫生說。

控血糖的ABC中,第二的B即血壓(Blood pressure)。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血壓水平,是低於130/80mmHg。「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病及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二至四倍,所以保持理想的血壓,可以將心腦的大血管病變風險減低。」

第三的是C,即膽固醇(Cholesterol)。膽固醇是塞心血管的元兇,故將膽固醇控制在理想水平,可以大大降低心臟病發機會。

做足以上三點後,另外盧醫生特別提醒,最最最重要是與香煙絕交,才可以將糖尿病併發症機會減至最低。

糖尿病人易有神經及周邊血管病變,會令足部潰爛,故應定期由足部治療師進行檢查。

很多糖尿病人怕見營養師,其實營養師的責任是教導選擇食物,而不是禁食。

年度檢查 捉併發症

然而大部分糖尿病併發症都無徵狀,到出現病徵時,大多已非常嚴重,患者如何及早發現?盧醫生說,如病人出現蛋白尿,腎臟已失去七八成功能,而眼底出血初期又全無徵狀,到黃斑點出血已難救治,視力縱能保留亦無法回復百分百……所以,患者一定要做定期篩檢,確保在病變初現時即救治。

「詳細的糖尿病併發症篩檢,包括腎病、心臟病與中風、眼部病變及周邊血管疾病等,當然亦要就患者的飲食習慣作出評估及分析,提出可改善的地方。」盧醫生說。

詳細評估應每年一次,如果發現出現病變,例如眼底病變,就要定期治療及覆診;平日亦要監察血糖,除了用新藥初期需要頻密「篤手指」監察調校藥物外,患者亦應每星期一天驗餐前及餐後血糖,確保控制得宜。而血糖平均值,即糖化血色素應每三個月驗一次,膽固醇應三至半年驗一次,血壓水平亦要常監察。

運動得益 精神爽利

不過,盧醫生看到不少病人自我監察能力低,漸漸疏懶不願篤手指驗血糖。「糖尿病患者常說已懂得揀飲擇食竅門,不會亂吃一通,但他們如果不肯定期篤手指,必定漸漸放鬆飲食,到時又亂哂大龍,令血糖大上大落,血糖控制不理想,如何減低併發症風險呢?」盧醫生說。

黃先生,正是其中一名沒有定期篤手指的糖尿病患者。記者問他糖化血色素是多少,他答不出來,只知道做糖尿病年檢當天早上,空腹血糖達7.1mmol/L,屬不理想水平。但他對於這數字,並不太敏感,只要沒有不適感便足夠。而糖尿病併發症當中,他最害怕是糖尿爛腳及糖尿眼,幸好這幾年的年度檢查,都未有發現任何病變。但由於血糖控制差,他從年初開始要服食降血糖藥,醫生並要求他加大控制力度,一要努力控制飲食,二要減磅,三要勤做運動!

「我都知道,營養師的建議,我有嘗試實行。運動方面,最近這一個月我開始一星期打一次乒乓球,有伴,我相信可以持之以恒!」他說。

而這個月的乒乓球特訓,雖然未能為他減磅,但他明言運動後出了一身汗,人明顯精神爽利,比起之前沒有運動的日子,他覺得自己有進步!

糖尿科護士教導黃先生定期篤手指驗血糖,以監察飲食對血糖的影響。

糖尿控制差 後果嚴重

血糖長期高企,會增加各種併發症的風險

  • 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而引致中風或心臟病機會增二至四倍,特別是女性糖尿病患者
  • 慢性腎衰竭而引致需要接受洗腎,比常人增數十倍
  • 視網膜黃斑點部分出血,或眼球出血,或青光眼的可能性增加數十倍
  • 周邊性血管栓塞及神經末梢病變而引致截肢機會增加數十倍
  • 死亡率增加二倍

病情控制標準

長期控制目標 單位 理想
空腹──血糖 mmol/L 4.4-6.1
隨機血糖 mmol/L 4.4-8.0
糖化血紅色素 % <6-7
血壓 mmHg <130/80
高密度膽固醇 mmol/L ≦1.1
低密度膽固醇 mmol/L <2.6
三酸甘油脂 mmol/L <1.7

* 專科醫生會因應病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自我照顧能力,糖尿病患病年期等因素而制定切合病人的長期控制目標。

糖尿病患者容易有心血管病,故應每年進行一次心臟檢查,圖為黃先生進行運動心電圖。

很多糖尿病人不願見營養師,怕被限制飲食,又認為浪費金錢。

其實營養師不會逼糖尿病患者禁食,而是教他們如何挑食。營養師余思行說,糖尿病人做完年度評估檢查當天,需要填寫一份「三日飲食日記」,之後營養師會因應檢查結果及醫生評估,為病人度身設計餐單,期間會與病人商討,了解他的飲食喜好,幫助他尋找美食元素,達到減磅、控血糖、控膽固醇和血壓等目標。

余思行說,一般患者諮詢營養師後,均發覺進食多了選擇,而不是少了選擇。

養和健康資訊

養和樂胰會於11月13日(星期六)舉行「糖尿健康心連心」同樂日,由糖尿病專科盧國榮醫生、心臟科郭安慶醫生、臨牀心理學家李永浩博士講解如何監控及面對糖尿病,並有免費血糖測試,報名及查詢請電:2835 8676或2835 8683。

血糖控制 理想減風險

神經系統病變 ↓60%

腎臟病變 ↓40%

眼部病變 ↓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