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本刊作者陳曉蕾的「粉絲」,每星期收到寄來的雜誌,先看的是她的專欄,雖然其他的文章都很「潮」,使我這甚少出門的老人尚能知天下食事。但她說的是香港鄉土事物,農夫種了甚麼,我們要買些甚麼,充滿了少人關注的農耕常識。


外子是個好農夫,種菜是他的唯一嗜好。我們在美國的家,後園很大,以前種滿了果樹,有中國梨、白玉桃、桃駁梨、金黃地厘果、櫻桃、還有現在碩果僅存的無花果、富有柿和西班牙檸檬。自從1979年回港定居以後,每年回美只有三個月,但他返家後立刻動手鬆土灌溉,加入自製的有機肥,買些容易長大的菜苗,諸如茄瓜、西葫蘆瓜(courgette港名稱翠玉瓜),黃色長頸西葫蘆瓜,很快便有收成。但他最愛種的番茄,常常都來不及成熟便要回港,留給女兒和看家的愛斯基摩太太享用,真是得個「種」字。但我種的香草,從苗圃買回來後長得很快,隨時可用。
我們住在中文大學的宿舍,露台面積不算大,起初種些粗生的花,後來有朋友送我幾種香草苗,這些年來,生生不息,香茅、薄荷、金不換、百里香、迷迭香、鼠尾草(最近乾枯了),想用便信手拈來,不用為了幾片香草便要四處張羅,一買便是大紮大紮。


今年夏天回美,吃到三藩市名廚衛志華的一道「金不換炒雞丁」,印象殊深。不想全套抄襲過來,試着把雞丁改為肉丁,效果大異其趣。趁着金不換要換盆了,把葉子摘下來,足夠所需半杯,肉丁像裹了一層香薰,和着濃濃的乾葱和蒜茸,再加入炒香的松子仁,口感和香味複雜難解,雖是家常小菜,大菜也有不如。
不要小看一碟炒肉丁,廣東人炒菜用的料頭諸如蒜、乾葱和薑,都是超級的食物,而且是家廚日常必備。最近女兒從美國帶來我訂閱了近二十年的《環境營養Enviromental Nutrition》,本年十二月的主題便是有關「超級食物Superfoods」。


這些所謂超級食物,當然不是鮑參翅肚,也不是魚子醬松露菌,卻是日常在家廚內常備、隨手可拈來的:罐頭番茄、洋葱、葵花籽、蒜頭、青豆、黑胡椒、乾豆類、芹菜、甜椒和芝麻等。這些微不足道的食物都富含保健的抗氧化劑和植物化合物,多時靜靜地躺在冰箱或廚櫃內,不為我們注意的。香港主婦少下廚,家傭缺乏保健常識,家中有個寶山也不知道。
炒肉丁內的松子仁,與腰果、杏仁、欖仁、夏威夷果仁、核桃仁等的用法相類,除了作為小食,可以煮粥,也可入饌,有補助中老年人體質虛弱,紓緩慢性支氣管炎和通便的作用,適宜一般人食用。
中國的松子仁來自松屬植物中的華山松類,質素頗佳。我只用少許植物油輕炒,已很甘香,不需油炸,與炒肉丁內其他的作料混着來吃,風味極佳呢!

金不換松子仁炒肉丁
切碎的金不換要足半量杯,方夠裹住肉丁。如不用肉丁,用雞丁也可以,悉隨人意。但松子仁與肉丁的大小相近,則不能代以其他乾果仁。

材料
脥頭豬肉︰200克
油︰1湯匙
豬肉臘腸︰1條
葱白︰4條
乾葱︰2粒
蒜︰2瓣剁茸
長甜紅椒及小辣椒︰各1隻
金不換︰1/2杯
松子仁︰3湯匙
油︰1茶匙
生菜︰1棵,作裝飾用

豬肉調味料
蛋黃︰1個
水︰2茶匙
頂上頭抽︰2茶匙
生粉︰1滿茶匙
鹽︰1/8茶匙
紹酒︰1茶匙
麻油︰1茶匙
油︰2茶匙

準備
1. 豬肉分肥瘦,瘦的先切0.5厘米厚片,再切0.5厘米粗的條,然後切0.5厘米的方丁(1)。
2. 肥肉亦切0.5厘米方丁(2),與瘦肉同置碗內。
3. 先加蛋黃及水在肉丁內,加入生粉、生抽、鹽,麻油、紹酒和油(3),拌勻後置冰箱內冷藏。
4. 葱白及乾葱俱切小粒。
5. 金不換撕去中央的葉脈(4),每數片疊起,捲緊成小卷,切細絲(5),再從中切碎,共需半杯(6)。
6. 長紅椒及小紅椒俱切小粒。
7. 臘腸洗淨,汆水約5分鐘(7)至肥肉呈透明狀,切0.5厘米方丁(8)。

炒法
1. 置中式易潔鑊在中火上,下油1茶匙,放下松子仁,急炒至微黃便鏟出(9)。
2. 加入臘腸粒(10),炒至有油溢出便下乾葱粒同爆,不停鏟動,加入肉粒,炒至肉粒分離變色脫生,跟着下蒜茸,最後下紅椒及葱白。
3. 撒下金不換,加入松子仁(11)一同兜勻便可上碟。

江獻珠來頭
上世紀初食壇名人江太史之孫女,經典的太史蛇羹便是源於江家。
江女士自小吃盡考究之食物,由此練成一張懂吃的嘴。
成年後經自學煮得一手好菜,又撰寫中、英文之食譜,著作有《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古法粵菜新譜》等。


準備時間︰30分鐘
費用︰60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