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重的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接近兩個月,放射性物質仍在不斷洩漏,並隨風飄散至全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破壞難以評估。

除了日本,中國、台灣、美國等地相繼驗出食物含碘131需要銷毀,本港天文台亦曾在空氣中驗出銫137,港產食品是否受核污染令人存疑。

為了解本港受核污染程度,本刊委託科技大學化驗一系列港產蔬菜、海產、泥土等,結果蔬菜及海產並未有異常情況,但多個泥土樣本銫137含量,竟比天文台多年來記錄的環境值高出一至兩倍,有專家指情況並不尋常。

銫137半衰期長達三十年,受污染的泥土須經過五個半衰期即一百五十年,放射性物質才會接近完全消失。銫會被農作物和禽畜吸收並累積,人類進食受污染食品後,銫會在器官組織積聚,長遠可能引發癌症。有學者呼籲港府即時進行大規模放射性物質測試,以釋除公眾疑慮。

本刊將由六個地區收集的泥土樣本,以號碼標記,科大實驗室人員並不知悉泥土樣本來自哪個地區。

科大生命科學部教授王文雄認為,本港鄰近有多個核電站,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長期監察輻射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福島核洩漏一發不可收拾,污染食物危機亦愈來愈大,日本多個縣市的奶類製品和蔬果,相繼被驗出放射性碘和銫含量嚴重超標,令港人對日本進口食物怕怕,日本餐廳生意一落千丈。

核輻射物質隨風飄散,要擋也擋不住,本港天文台在三月廿六日及四月八日,分別在空氣中驗出碘131和銫137,本港受核污染有多嚴重,更令人關注。

由於碘131半衰期只有八天,對環境的長遠影響較輕微;反而銫137半衰期長達三十年,並會在環境中不斷累積,因此本刊委託科大生命科學部教授王文雄,化驗港產蔬菜、海產、泥土等樣本中的銫137含量。

四成樣本超正常值

兩周前,記者分別到東平洲、筲箕灣、西貢、馬鞍山、元朗和天水圍六個地區,然後因應不同環境各抽取三個樣本,包括農地、公園及山邊等,共十八個樣本;本刊亦收集了十四個本港或內地進口的蔬菜和海產樣本,一併交給科大生命科學部教授王文雄的實驗室化驗。

王文雄是透過輻射物質追蹤海洋裏重金屬的權威,亦是本港少數擁有銫137樣本校準(Calibrate)及伽馬譜法系統(Gamma Spectrometry System)儀器的學者,這些實驗室設備能準確測量銫137含量。

「普通的手提測輻射儀器,只能籠統的測出輻射射線數值,若要測出單一物質的濃度,必須採用大型的伽馬譜法系統進行化驗,天文台亦是採用同一種儀器進行化驗。」王文雄解釋。

由於王的實驗室屬核輻射區域,必須持有操作牌照才可進入,故本刊記者不能拍攝化驗過程。經過反覆測試,十四個蔬菜和海產樣本的銫137含量,全部低於可檢測範圍。

不過,在十八個泥土樣本當中,近四成、即七個樣本的銫137含量,竟超出天文台過去十多年的正常值──每公斤十貝可,情況令人憂慮。

「一直以來,香港對於銫137的安全標準只適用於食物和食水,並無泥土的安全標準,但根據天文台過去十多年的定期監察,銫137的背景輻射值一直低於十貝可。」王文雄說。

福島核事故發生近兩個月,但日本政府和負責營運的東電,至今仍未能確定何時可完全制止輻射洩漏。(路透社圖片)

本刊委託科大生命科學部進行化驗,王文雄指銫137在泥土中積聚,較在海洋累積對人類影響更大。

multimedia5

與大亞灣核電站相距不足二十公里的東平洲,泥土樣本的銫137含量最高,是否與核電站有關,令人憂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