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高爾夫球是消閒運動,大多抱着輕鬆玩樂的心態上場,午飯吃到飽一飽,沒有熱身便落場,結果拉傷、扭傷、勞損、發炎……慢慢浮現!

其實高球絕不是消閒運動那麼簡單,它所牽涉的關節旋動幅度、肌肉運用的連貫性,及軀幹的穩定性遠超一般人想像。所以,高球是容易受傷的運動,像以下的高球熱愛分子,在過去十年間更是受傷連連──

高球運動是牽涉全身肌肉及多個關節的旋動,如姿勢不正確容易受傷。

無憂主婦Shirley今年才不過三十餘歲,卻已有十四年打高球經歷,頭十年是最狂熱時期,每周五天與高球為伍:「三日落場打,兩日在教練指導下練習……」她說。

落場打高球,每次八小時足足一整天;練習,每次亦四小時。她每天重複着握桿、揮桿、扭腰等動作,肩膊旋動、手肘屈曲及手腕用力等,令她多年下來積累了不少勞損,受傷次數多到連她自己都記不清。

「最嚴重是約七、八年前,那時身體好多位置都受傷,肩膊呀,腰呀,手腕呀……統統都有,都是拉傷多,都是因為熱身不夠囉,及打得太多,積累勞損下的結果。」Shirley向記者說。

受傷後她都知道要休息,同時接受過多種治療消傷,見過物理治療師、針灸師、按摩師等,期間更見過肌絡科專科治療師,為她放鬆肌肉及鬆筋,另外亦接受過PRP療程,即注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修復傷患。同時,她特別請教練糾正她的打球姿勢,希望能減少創傷。

有些初學者擊球時,球桿擊落草地,俗稱掘草皮,撞擊力全傳到上肢,易傷及上肢。

1.旋轉肩袖 腫脹痛楚

然而,經休息、治療及姿勢糾正後,耐力改善,但因為她打球太長時間,勞損難免,故打球後仍有「成身散晒」之感,直到參加養和特別為高球愛好者而設的「至fit健康運動計劃」,情況才改善。

養和醫院骨科及運動醫學中心鄧偉文醫生指出,「高球本身不是一個生理性的運動,它的一套動作將身體筋腱、機能拉到最盡,而這些動作我們平時是不會做的,當中各個關節的旋轉,肢體的擺動,手指手腕的力度等,都很容易令身體骨骼、筋腱及肌肉受傷。」

其中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肩膊,較輕微的有肩袖撞擊,原因是揮桿時手臂至膊頭的旋轉動作,主要靠旋轉肩袖、小肌肉去穩定骨骼,惟旋轉肩袖間的空位很窄,如有任何增生或腫脹,例如生骨刺,或天生有個鈎,每次轉動時都會因摩擦到狹窄位置,或撞擊突出來的部分而產生痛楚。「這裏產生的痛楚,是典型的是弧形痛楚,即骨關節旋動至最窄或被頂住的位置而發生的痛楚;當旋動過了這個狹窄位後,肩關節鬆了,痛楚便消失。但當肩膊放下,經過這位置又會痛一痛,這便是非常典型的旋轉肩袖撞擊。」鄧醫生說。

鄧偉文醫生說,高球動作將多個關節的轉動超過平日的幅度,受傷很多時便這樣出現。

arrow
arrow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