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互聯網成外置記憶體Google改變人腦

古代人結繩記事,今天的 Google世代更將互聯網變成腦袋,成為主要記憶來源。美國哈佛大學等研究員發現,有了互聯網,尤其是搜尋網站 Google這個「外置記憶體」,人們往往只記得在那裏搜尋資料而不記資料細節,大大改變了腦袋記憶功能。

哈佛大學、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進行了四項測試證明這理論。第一項測試人們對電腦相關字的認識,是否較其他字快。第二項測試人們是否記得 40項明知將來要用的資料細節。第三和第四個測試人們對在網上那裏搜尋資料的記憶力,以及他們是否記得搜尋位置多於資料細節。

記搜尋位置重於資料細節 放大圖片

 

四項測試完成,結果顯示互聯網改變了人腦的記憶功能。先是人們對不會再用的資料記憶速度緩慢,有人「甚至索性不記不再有用的資料」,但記憶將來再用的速度較快。其次若人們預知可上網,他們會記得搜尋資料的位置,多於資料本身。此外,若可 24小時上網,人們「很少離線」,更記不起在未有互聯網的世代如何搜尋資料。研究員總結報告稱:「互聯網的來臨,隨同精算搜尋器的出現,令獲取資料易如反掌。人們想得到資料,無需花很大力氣。我們可『 Google』舊同學,上網找文章或搜尋個別演員資料。」當人們遇到難題,每每第一時間想起上網找答案,大多不會嘗試記憶資料本身,反而傾向記憶可搜尋相關資料的位置,互聯網儼如人類的「外置記憶體」,把原應用腦袋載着的記憶,不再記着。互聯網改變人腦記憶功能的課題,已不是第一次。美國技術專家卡爾( Nicholas Carr)去年出版的《 The Shallows: How the Internet is Rewiring Our Brains》一書,已提到互聯網令人腦重組,不再能長期維持集中力,接受測試的人思維有變,已不能好好閱讀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英國《每日郵報》

Google集用戶私隱賣廣告

互聯網搜尋巨擘 Google的服務,一直被指會侵犯用戶私隱,現在更公然「得寸進尺」,宣佈正在修訂隱私政策和更改用戶資料的用途,美其名是向 Google、 Gmail、 Google+和 YouTube用戶提供更個人化的搜尋結果,實際是要宣傳廣告。Google表示,現時正把旗下 60多項服務的私隱政策,合併為單一政策, 3月 1日起生效。新政策實施後,用戶若在 Google網站搜尋滑板資料,然後登入 YouTube, YouTube就會顯示著名滑板世界冠軍 Tony Hawk的片段,還有他代言的商品和就近購買位置。新政策儼如將用戶私隱用來賺錢,歐洲聯盟委員會昨日(周三)於是提議,立法強迫 Google和 facebook向用戶提供更多私隱,例如需取得用戶同意才收集資料,解釋用途和容許用戶將資料完全銷毀,否則可被罰款 100萬歐元( 1,006萬港元)。法新社/美聯社

 

arrow
arrow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