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吖!呢度以前都有窗口賣飛嘅我記得!一個預售,一個賣即日。」這天位於窩打老道的油麻地戲院一片鬧哄哄,孔女士指着大堂售票處對面的牆身大喊,立刻引來旁邊人的附和:「係吖!一個窗口賣前座,一個就賣超等同後座!」


她們並不相識,只是共同擁有和分享着這家老戲院的集體回憶。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油麻地戲院是市區碩果僅存的戰前戲院,自九八年結業後,經歷十一年的荒廢、三年修復,終於決定在今年七月重開,成為傳統戲曲表演中心。重開前先有免費粵劇預演,上月二十八號正是第一場,於是引來各路人馬:懷舊的、看戲的、湊熱鬧的…… 「我以前就住喺對面唐樓七樓之嘛,嗰時十歲我就跟住媽咪嚟睇戲啦,陳寶珠吖、蕭芳芳,好多明星睇㗎。兩三毫子一張飛,買三張飛就五個人入!」孔女士說的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當年那個愛看粵語殘片的小姑娘早已嫁為人婦,如今也五十有多,但再回現場,舊時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我仲記得我同阿媽一人背一個細佬,同埋我阿哥睇早場……不過後尾播三級片就無嚟睇咯。」那些特地趕來之人緬懷的是播放粵語殘片時期的油麻地戲院,然而在大多數街坊心目中更印象深刻的恐怕是它「一張票睇到笑」的鹹片時代,晚期的油麻地戲院淪為日活院線,專放成人三級片,但最終也免不了結業收場。默片、粵語殘片、三級片,不論哪個都再回不去當年的興盛,讓位給地方戲劇,古老的戲院遇上更古老的粵劇,或者會有新的火花和生命力? ####


從一開始的黑白默片到上色默片再到粵語殘片和三級片,一家油麻地戲院見證着整個香港電影史的變遷。起伏興衰,它是物證,也是集體回憶的巍然地標,或者正像預演當日前來捧場的觀眾所說,最重要的就是「存在」本身。恭祝你還有另一個八十年。


圖為油麻地戲院舊貌,外牆的海報標語相當矚目。昔日油麻地戲院上映的三級片片名諸如:《鹹伯父×秋香》、《借叔一簫》、《簫塞豐乳中》有創意得令人捧腹,放在今日則是二次創作,可能已觸犯法例。


一九九八年油麻地戲院就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九年終於盼來政府一點八六億元撥款,裡裡外外大翻新。上月二十八號,戲院舉行的第一場粵劇預演,兩點開場,一點多就有大批戲迷排長龍等候入場。


改建後的油麻地戲院座位縮減至三百個,屬於小型劇院,舞台、後台化妝間都不大。當日演出的劍心粵劇團創辦者梁森兒表示不介意:「因為我們沒有很大的衣箱,所以算是方便,這樣的場地對業餘的中小型劇團很不錯!」


一九三四年,油麻地戲院曾重新裝修並大打廣告:「最華貴最廉價的娛樂場所,極美藝極堂皇的電影戲院」,時間殘酷,幾十年過去,以往的豪言壯語皆成空。圖為未改建前的油麻地戲院放映廳,最多曾有九百個座位。


演出前劍心粵劇團的演員正在舞台上排演,梁森兒表示希望「用業餘的姿態作出專業演出」。


戲院大堂內保留着當年的舊式放映機,放映機下的瓷磚也是翻新改建時保留下來的,改放在大堂顯眼處,讓人緬懷一番。


舊時的油麻地戲院大門兩邊都是牆壁,改建工程展開才發現牆內兩邊各有一條石柱,遂將它們恢復舊貌,成為戲院一大特色。


四場折子戲圓滿演出,許多心滿意足的觀眾站了起來大聲喝彩。


演員上場前上妝


舊舞台兩側各有一堵弧形拱廊,高至屋頂,相信原本是附屬於舞台的陽台,供從前默片年代「解畫員」講述劇情之用。


油麻地戲院第一場預演,中文大學榮譽院士盧瑋鑾(小思老師,鏡頭前方)也來捧場,「香港係多元嘅,唔需要強調佢以前做過一個短時間嘅三級片,依家最緊要係建築物嘅存在。你睇吓,咁多人嚟,證明大家對呢個地方同大戲都有一定嘅依戀。」

arrow
arrow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