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星街,有型有款。
型格店鋪,紛紛進駐。潮男潮女,來回如鯽。
眾多潮爆店鋪中,有一家碩果僅存的鐵皮茶檔,名為德如。
沒理周遭變遷,茶啡多士,炒粉飯麵,故我依然。
她是這區的明星,午市下午茶,不單年輕潮人湧至,就連馮美基、陳寶珠、甘國亮,毛舜筠,也甘願拋頭露面,坐在路旁露天位嘆茶。
能夠成為星街之星,全因老闆兩母子,幾十年來,勤懇踏實,默默付出。
為了奶茶幼滑醇香,自己親手縫茶袋。為了西多熱辣香口,逐塊慢火細煎。
老派的心思,為客人添一口自在與溫暖,也為這蛻變中的小區,錦上添花,燃點起一份新舊和諧的光彩。

 

一杯奶茶,聲名遠播海外。
午後,下午茶時段。沿皇后大道東拐上進教圍,總會聽到一片嘈雜的聲音。
單程路上,泊滿名車,鐵皮檔旁,人人幕天而坐。西裝筆挺的行政人員,穿着制服的售貨員,一啖茶啡,一口多士,是他們消閒解壓的天地。
只是奇在,鐵皮檔旁明明有個小鋪位,冷氣長開,自成一國,他們偏偏願意擠到沒冷氣的馬路旁。
「氣氛好嘛!」「睇到車嘛!」「食得煙嘛!」「帶得狗嘛!哈哈哈哈!」客人七嘴八舌道出原因。七嘴八舌中,有一把笑聲,特別響亮,來自老闆娘蘇媽媽,八十九歲的她,身體壯健,中氣十足,一頭趣怪的白髮,像個瘋狂博士,天天笑對客人,滿場飛很有趣。
「我係咁㗎,男人性格,鍾意大聲講大聲笑,啲人成日話我粗聲粗氣,哈哈哈哈!冇辦法啦!喺個街度大,係咁㗎啦,改唔到!哈哈哈哈!」她天性樂觀,愛笑,總是逗得客人開懷。


這個茶檔,是她和丈夫蘇德如所創,六十多年前,他倆結婚,子女陸續叩門,開支大,他們覺得茶檔有得做,又有個竇口照顧子女,便向政府申請牌照。後來,政府真的發牌,他們便胼手胝足在這裏做生意。
為了捱大子女,他倆一起奮鬥,蘇媽媽在檔口縫茶袋,蘇德如用幾種不同粗幼的茶葉溝成奶茶膽,由於茶袋的孔很細,沖出來的奶茶,特別香滑。縫袋沖茶溝茶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幾沒變過。前年,外國CNN網站便選它為香港四大奶茶,威水到不得了!
「我老公發明㗎嘛!佢好叻㗎!開頭唔識,全部自己慢慢研究慢慢學,沖杯奶茶不知幾好飲呀!嗰時呢度全部都係四層高嘅舊樓,全部都係街坊,日日落嚟飲奶茶,唔可以沖得差㗎!」提起往事,蘇媽媽還是一臉甜絲絲。只是笑聲背後,原來有血有淚。

母當父職,巾幗不讓鬚眉。
德如開業不到十年,蘇德如就因病過身。
留下檔口和蘇媽媽,還有十個仔女,最小的兒子,才九歲。
「政府本來話要收返我個牌㗎,但阿Sir見我一個女人,冇咗老公,仲有咁多個仔女要養,就留返個牌畀我,嗰時啲人係咁㗎,好有人情味,乜都有得商量!」
老公走後,她一個女人,就靠這茶檔養活十口子。為了維生,她晨早六點就開鋪,做到下午,又一個人落斜路,到灣仔街市買貨,自己把食材搬上檔口,一直開到凌晨十二點,強悍如男人。
起初她只懂蕭規曹隨,賣茶啡多士,後來見客人喜歡吃碟頭飯,她就學做。她勝在樂觀不古板,舊款式如揚州炒飯、乾炒牛河,有。又肯試新花款,粒粒豬扒飯,是將豬扒切粒再加菜脯豆角煮成,家鄉炒飯,用她家鄉的客家銀魚仔蝦醬炒,充滿創意。


「唔試新嘢好悶㗎!街坊想食乜,我就去學去做。有時我做得唔好食,佢哋都唔介意㗎!」她說。
其實她與這區的街坊,早已發展出一份非一般的感情。有時她買完餸回來,街坊見她撐斜路辛苦,會主動幫她手。她的曾孫出世,她也會在檔口派薑醋,請街坊熟客食。
「我哋同啲街坊真係好好㗎,梗係!我睇住佢哋大,佢哋又睇住我啲仔女大,好似屋企人一樣囉!」
她對這地方,真的有感情,每逢周二,她會到附近聖雅各福群會當義工。連每月的生果金,也拿去捐了給聖雅各福群會,造福街坊。
「我咁大年紀,行得走得,幫吓人有乜所謂吖!我好知足㗎!政府留返個檔口畀我,街坊可以聚埋一齊,所以我一日仲健健康康,一日都仲想做㗎!」她說。

母子同心,撐起一片新天。
蘇媽媽能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有個幕後功臣。
那是她最細的兒子蘇懷豪,五十歲,媽媽年事已高,德如大小實務,皆他一手包辦。每天六點,他就回來煲湯沖茶切麵包炆牛腩煮咖央醬,鋪面多人,他又彈出來幫手落單傳菜收銀,忙到一頭煙,幾乎連說話都沒時間。
「好多嘢做㗎!湯又要自己煲,麵包又要自己切!」他說。
他切麵包,分多士和三文治兩種,多士厚切,烘來外脆內軟。三文治薄切,餡汁滲進包身,特別好吃。難怪網上食評也大讚他們夠懷舊,守着舊時茶檔的味道。
「懷乜嘢舊吖!我哋呢啲叫形勢所迫!我哋開喺斜路上面,下面灣仔大把好嘢食啦,唔做好啲,邊個上嚟呀!」阿豪粗聲粗氣地說。
他說話大大聲,言談間,總是嘮嘮叨叨,對這大牌檔,彷彿甚為不滿。
「啲人成日話嚟大牌檔好過癮,又拎啲相機嚟影,我就唔覺得過癮啦!畀我揀,我寧願喺鋪頭入面做呀!企喺個檔口沖茶,夏天又焗又熱,真係成四十幾度㗎!冬天啲牛油凍到好似石頭咁,啲手腳凍到硬晒,赤赤痛㗎!有得返轉頭,我寧願去對面啲壽司鋪度做呀!」
人家天天來蒲的天堂,對他來說原來是個地獄。
其實,他一直都沒想過要來老媽的檔口工作。
他在家中排最細,備受九個哥姐和蘇媽媽愛護,從不讓他在檔口幫手。他唯一的工作,就是讀好一點書。偏偏他無心向學,愛在街上蹓躂,十多歲就出來工作。
「我嗰時成日諗,世界咁大,無論點都要出去睇吓!」他說。
他到處去碰,十多年間,轉過幾份工。做過電影公司燈光,又做過廚房炒鑊,同是做飲食業,就是不肯回德如幫手。他本來一直沒有回巢之意,但現實的發展,卻令他不得不回來。

浪子回頭,肩負一家責任。
那是廿多年前,那時候,蘇媽媽已近七十,體力開始下降,兄姊們又在外各有發展,店鋪靠老人家一個死撐。阿豪看在眼裏,口中雖怨,心卻不忍,最後還是死死地氣回來幫手。
「阿媽冇叫我返嚟㗎,不過我知佢實死頂!咁你話忍唔忍心先!阿哥家姊個個讀到書,得我最冇用,我唔返嚟邊個返嚟喎!」他說。
阿豪雖然口硬,但心底裏還是孝順的,廿多年來,他每天呻但還是每天做,目的就是讓媽媽安樂。五十歲的他,今天還是跟蘇媽媽同住,就是怕她身體有事,希望在她身旁,凡事都有照應。
「阿媽鍾意做咪做囉!早幾年呢度起樓,建築公司斟過我哋,話補幾十萬叫我哋放棄個牌,冇大牌檔地方乾淨啲,可以賣貴啲嘛!不過最後阿媽話想做,咁咪做囉!」他說。
蘇媽媽堅持繼續做,其實除了這地方滿載他們一家的回憶外,更重要的,是她自覺對阿豪有所虧欠,時刻想替他留個後着,好照顧生計。「阿豪出世後,我成日都要喺檔口工作,從小到大,都沒好好照顧過佢……」蘇媽媽說。
蘇媽媽一心為兒子籌謀,奈何現實不如她所料。
她早前已接到通知,如果持牌人過身,大牌檔的牌照,已不能轉給兒子。儘管她們早已租下茶檔旁邊的鋪位,但鐵皮檔一拆,特色消失,生意能否維持,還是未知之數。對於這不明朗的明天,母子倆已沒能力想得太遠。
「做得幾耐得幾耐啦!我淨係希望阿媽身體好,健健康康,第日仲做唔做就第日嘅事!」阿豪說。
星街一直在變,沒人知,明天會變成怎樣。只知道,今日還有一家大牌檔,一對母子,天天默默沖茶烘多士,勤勤懇懇的,把整個社區,點綴得更有型有格,更有層次。


德如茶檔
地址:灣仔光明街2號
電話:2528 0713 ####


奶茶($14)。由幾款粗幼茶葉溝成,茶味不算濃,但以細滑取勝,連CNN也選它為香港四大奶茶。


蘇媽媽每天都會沿聖佛蘭士街走路到檔口,路斜不平,快九十歲的她,依然有氣有力。


租回來的鋪頭很簡陋,餐牌也只是寫在牆上。


早上帶狗散步的街坊都愛來這裏,蘇媽媽更會送些麵包皮給狗吃。


約廿多年前,他們怕大牌檔會被清拆,怕德如這名字會散失,於是租下旁邊一個鋪位,以繼續營業。


早上七點多,已開始煲老火湯,讓上班族可在午飯時喝口靚湯。


蘇媽媽愛說笑,總能逗得客人滿心歡喜。


德如的客路很廣,由年輕潮人到地盤工人都有。


午飯時段,很多西裝友來幫襯,畢竟區內較平價的食店不多。


鐵皮檔上的餐牌有幾十年歷史,黃黃的,甚有懷舊味道。


每到星期六,德如門口總坐滿逛潮鋪的年輕人。


多年來,蘇媽媽最捨不得放棄的,終究是德如這兩個字。


蘇媽媽第六子蘇懷漢本來是工程師,六年前退休後,見媽媽和弟弟辛苦,也回來幫手。


阿豪從小在該區長大,來幫襯的街坊,他全都認識。


阿豪沖茶技巧純熟,用上細孔的茶袋,沖出來的奶茶,多年來都能保持香滑。


自從廿年前他決定回檔口,便關在這個茶水檔中,人家覺得他辛苦,但他卻有堅持的理由。


蛋牛治($14)。蛋牛即叫即炒,很滑溜,且很足料,好吃。


麵包是阿豪天天手切,他很是細心,多士和三文治,會切不同厚度。


咖央多($10)。多士夠厚身,邊位脆卜卜,淡淡的椰香,很清甜。


西多餐肉雞蛋全都用這隻小鐵鑊慢火煎成,味道特別香。 

arrow
arrow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