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雖然患者會出現食慾不振、腹部積水及上腹痛症狀,但容易被忽略。有外科醫生指,高達七成人是到肝癌末期才發現患病,部份人的腫瘤體積可接近 30厘米,有年輕患者更誤當慢慢隆起的腹部是大肚腩,未有及時接受檢查,末期病人即使以手術切除腫瘤,仍要面對較高的復發風險,故提醒高危人士要接受定期檢查。記者:梁德倫
肝癌每年導致 1,400多人死亡,外科專科醫生吳國際表示,早期肝癌患者中,大部份是沒有症狀,約 30%人有非特異性症狀,例如不明顯的上腹不適,或右上腹痛等,故約七成人要到病情惡化至後期才發現患病,一旦出現黃疸症狀,更顯示肝癌已可能達末期。他又指後期肝癌患者的腫瘤體積,一般也較初期患者的五厘米為大,「得三成左右肝腫瘤好大嘅病人可以做手術,其他人只可以用標靶治療同化療等方法,或者用射頻消融術將腫瘤縮細」。他指,一般而言不能將肝臟切除多於三分之二,否則很容易因出現肝衰竭致命。
八成是由乙肝惡化而成 放大圖片
營養補充劑有助提升恢復肝功能。
當腫瘤未侵蝕靜脈血管及擴散至其他器官,吳國際表示患者仍有機會選擇手術切除,否則可選取的治療方法不多。不過,肝腫瘤體積大於五厘米的病人,即使手術切除後,首兩年復發率也高達五至六成;五年存活率更只有三成,較早期發現及接受手術的患者有七成存活率為低,故能早期確診肝癌十分重要。吳國際指出,近年醫學界在病人切除肝臟後,也會建議他們服用支鏈氨基酸補充劑,令肝臟能得到充份營養幫助生長,並有助提升恢復原來的肝功能,「啲病人食咗一個月左右,併發症風險明顯可以減低」。他又提醒乙肝病人,由於八成肝癌是由乙肝惡化轉變而成,故這些高危族應定期檢查身體,並適當服食治療乙肝的藥,可減低惡化至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少女腹部硬塊當肚腩
【本報訊】今年 21歲的 Carrie,三年前念預科時發現腹部脹大,初時不以為意,更誤當是肚腩,其後體重日漸下降,更摸到腫脹位置有硬塊,檢查後才發現患上肝癌第三期,腫瘤的體積大至 25厘米,「初時好多醫生都話我冇得醫,又話我得番三個月命」。幸她和家人沒有放棄,並接受手術將右肝葉切除,只餘下三成肝臟,手術後需服用支鏈氨基酸補充營養,令肝臟加快生長。
常反胃及嘔吐不適
Carrie表示手術至今都沒有復發迹象,也不需要接受化療。回想患病的日子,她形容一切發生得太快,沒有太大的驚嚇,「由發現有肝癌到做手術係一個月內嘅事,快到唔識得怨天尤人同憤世嫉俗」。但她的父親擔心肝癌會復發,故希望她待手術後五年才繼續讀書或工作,「家幫小朋友補習打發日子」。現年 44歲的陳先生, 30多年前已發現是乙肝帶菌者,但多年來沒有服藥控制病情,只間中檢查身體,直至今年初發現肚脹,「打羽毛球彎腰執波先覺得個肚有硬塊頂住」,又經常出現反胃及嘔吐不適,檢查後才發現是肝癌第三期,肝腫瘤體積更大至近 30厘米,幸仍未擴散,可接受手術切除,現正逐漸康復。
Carrie切除肝手術至今已三年,暫時未有復發迹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