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生效的營養標籤法中,亦包括規管「營養聲稱」,所有在包裝盒上註明「高鈣」、「低脂」、「低鈉」等字眼必須符合法例要求;然而有一些「類似」的字眼,卻不受法例規管,大家選購時一定要睜大雙眼睇真啲,以免被魚目混珠。
以下,陳勁芝就為大家逐項解構,教大家如何善用營養標籤選出健康食品。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astweek.com.hk/article_multimedia/7493/1_n.jpg)
美國註冊營養師陳勁芝
零脂、低脂點睇?
在脂肪類別中,分別有「零」、「低」兩種營養聲稱。
要符合「零脂肪」規定,並非要完全不含脂肪,而是脂肪在食物中含量微不足道或極低。法例規定,每100克/毫升食物,含不超過0.5克總脂肪的,就可以作出「零脂肪」營養聲稱。
零脂肪又可以「不含脂肪」、「無脂肪」、「沒有脂肪」等字眼出現。英文為「free fat」、「no fat」、「without fat」、「zero fat」、「does not contain fat」。
寫上「低脂」聲稱的,則每100克固體食物不能超過3克脂肪;而每100毫升液體食物,不可含超過1.5克總脂肪。與低脂相通的字眼,包括「少」、「提供少量」、「含量低」、「略含」、「薄」,英文有「low」、「little」、「low source」、「few」、「contains a small amount of」等。
如註明低或零飽和脂肪、零反式脂肪、低或零膽固醇,每100克/毫升食物所含的飽和及反式總和不能多於1.5克(固體)及0.75克(液體),並不能多於此食物的10%熱量。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astweek.com.hk/article_multimedia/7493/2_n.jpg)
零脂肪或低脂常見於奶類產品,如圖中維記高鈣低脂奶便註明「1.5% low fat」;另一盒脫脂奶則註明0.3%,屬零脂肪。
怎樣才算高鈣?
「含鈣」及「高鈣」聲稱常見於奶類食物、豆製品,亦有高鈣餅乾、高鈣麵包等。要符合「含鈣」聲稱,包裝上必須列明鈣質含量。法例下,每100克固體食物必須含不少於120毫克鈣質,液體食物則每100毫升含不少於60毫克鈣。
如要符合「高鈣」聲稱,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少於240毫克鈣質,液體食物則每100毫升含120毫克鈣質。以鮮奶為例,一般236毫升的盒裝奶,應含283.2毫克鈣質或以上才符合「高鈣」要求。
含鈣聲稱,亦會以「來源」、「含有」、「提供」、「有」等字眼出現,英文有「source」、「contains」、「with」、「provides」、「has」。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astweek.com.hk/article_multimedia/7493/3_n.jpg)
這包生命麵包註明「contains calcium」,標籤上註明每100克含155毫克鈣質,符合每100克含120毫克的最低要求。
低糖、無糖
怎樣才算低糖?陳勁芝說,每100克或毫升食物中,含少於5克糖便符合法例下的低糖資格。至於無糖,則每100克或毫升含少於0.5克糖。
常見標出低糖或無糖字眼的,大多為飲品,例如碳酸飲品(即汽水)、豆奶等。一般紙包飲品為250毫升,即每包含少於12.5克糖;如果是樽裝飲品,一般為500毫升,即每樽應含少於25克糖。以每克糖提供4卡路里計算,糖分為這樽飲品提供100卡路里熱量。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astweek.com.hk/article_multimedia/7493/4_n.jpg)
市面上有低糖檸檬茶、低糖豆奶,所含糖分必須少於5克/100毫升,「低卡」聲稱需每100毫升低於20卡路里。
選低鈉 最着數
低鈉聲稱亦受規管。法例規定,每100克或毫升食物,含不超過120毫克鈉質,便可稱為低鈉,不超過40毫克者,可稱為「很低鈉」。
「很低」又可以「非常低」、「極低」、「超低」、「特低」、「勁低」或「激低」等字眼出現,在中文字義下,這些字眼雖然代表程度上有別,但在營養標籤法中是一樣的。這些字眼的英文包括有「very low」、「extremely low」、「super low」。「很低」此等聲稱,只可用在鈉質上。
有「低鈉」聲稱的食品,一般可見於穀類早餐。而一些含鹽量高的食物,如罐頭食物、即食麵,每100克食物含鈉量高達2,000毫克或以上,超過每日最高攝取量,所以這類食物如能選擇有「低鈉」聲稱的,可大大減低鹽分攝取量。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astweek.com.hk/article_multimedia/7493/5_n.jpg)
昔日的低鈉午餐肉,在營養標籤法生效後,不符合香港的要求,已在市場停售,暫時只見上兩圖的「較少鈉」及「Lite」午餐肉。
比較聲稱點解讀
這類聲稱中,亦有以「較低脂」,「較低鈉」等字眼出現,到底代表甚麼呢?
陳勁芝說:「較低脂或較低鈉等字眼,只是說該產品與同類產品比較,少含25%的脂肪或鈉質,但在實質數值上,不代表該產品是低脂、低鈉類別。」
這類「較低」的聲稱,可以「更低」、「較少」、「更少」、「減低」、「降低」、「減」等字眼出現。英文包括有「less」、「reduced」、「lower」、「fewer」、「light」。
亦有食物以「較高XX」作賣點,例如「較高纖」,即該食物所含的膳食纖維比同類或原裝版本高25%纖維,但不代表高纖。
法例規定,任何預先包裝食物如加上任何營養聲稱或比較聲稱,都必須列出該項營養素的含量,縱使該營養素不是1+7中必須列出的資料,例如有「較高纖」聲稱的,在營養標籤中必須列出膳食纖維含量,如聲稱「低膽固醇」的,必須列出膽固醇含量及符合低脂要求。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astweek.com.hk/article_multimedia/7493/6_n.jpg)
「Light」版益力多,屬比較聲稱,只要比原來版本低25%糖便屬合格。
小心魚目混珠
當大家都注重健康時,很多食物都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謂營養聲稱,但大家要留意,部分聲稱沒有監管,只是任佢講,消費者購買時要注意。以下字句,不視作營養聲稱:
‧不含味精‧含電解質
‧不加甜味
‧少甜
‧無添加糖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astweek.com.hk/article_multimedia/7493/7_n.jpg)
「少甜」不屬營養聲稱,亦不等於「低糖」。
營養聲稱規格
每100克/毫升食物 | |
低脂肪 | ≤ 3克(固體) ≤ 1.5克(液體) |
零/不含脂肪 | ≤ 0.5克(固體/液體) |
低飽和脂肪 | ≤ 1.5克(固體) ≤ 0.75克(液體) |
零反式脂肪 | ≤ 0.3克(固體/液體) |
低鈉 | ≤ 120毫克(固體/液體) |
極低鈉 | ≤ 40毫克(固體/液體) |
零/不含鈉質 | ≤ 5毫克(固體/液體) |
低膽固膽 | ≤ 20毫克(固體) ≤ 10毫克(液體) |
高鈣 | ≥ 240毫克(固體) ≥ 120毫克(液體) |
含鈣 | ≥ 120毫克(固體) ≥ 60毫克(液體) |
高纖 | ≥ 6克(固體) ≥ 3克(液體) |
含纖維 | ≥ 3克(固體) ≥ 1.5克(液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