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漸長,走路時出現麻痹及抽搐,可能是患上周圍動脈阻塞性疾病的徵兆。有心臟科醫生表示,若延誤治療,患者的病情會極速惡化,下肢組織可於一年內壞死,需截肢保命。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開始為多名下肢血管嚴重阻塞的病人,進行類似「通波仔」手術的微創血管介入治療,令已收窄的血管再次擴張,八成人可逃過截肢之苦。記者:王智君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甄秉言表示,周圍動脈阻塞性疾病的成因與冠心病相似,是由於脂肪和膽固醇積聚在下肢的血管內壁,結成斑塊,導致血管硬化、收窄或阻塞。患者一般於 55歲後發病,發病率會隨年紀增加而上升,煙民、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一族尤其高危,死亡率可達 30%。甄秉言指,病發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漸漸患者走路時會感到麻痹、疼痛,甚至下肢突然抽搐。病情嚴重者,下肢「唔郁都會痛」,足部組織因嚴重缺血可於一年內潰瘍至壞死,約一半病人需截肢保命,當中一半人更需於五年內進行第二次截肢手術,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放大圖片
《治療前》病人的下肢血管明顯已收縮。<br/>受訪者提供圖片

《治療前》病人的下肢血管明顯已收縮。受訪者提供圖片

放大圖片
《治療後》血管於手術後被打通,血流暢通。<br/>受訪者提供圖片

《治療後》血管於手術後被打通,血流暢通。受訪者提供圖片

已阻塞血管內植支架

威院於去年 2月至今年 7月期間,為 35名嚴重周圍動脈阻塞性疾病患者進行微創血管介入治療,在已阻塞的血管內植入支架,或利用球囊將血管再次擴張;部份患者則接受微創血管介入及傳統搭橋手術複合治療。經過半年跟進治療,逾五成患者的病情得到顯著改善,八成逃過截肢厄運。甄秉言表示,有別於傳統的搭橋手術,微創血管介入治療的創傷性較低,毋須全身麻醉,安全性高。74歲的歐陽先生確診時,左腳拇趾已發黑壞死,膝蓋對上及對下位置均有血管阻塞問題,「骨科話(膝蓋以下位置)一定要切,我唔肯!」其後他接受微創血管介入治療,將血管打通,最後只需切除已壞死的拇趾,現可活動自如。另外, 84歲的楊先生也是腳部潰瘍維持一個月,求診時才知道患病,接受微創血管介入治療後,潰瘍部份已康復。甄秉言表示這兩名病人均有糖尿病,不適宜進行外科手術,故微創血管介入治療是截肢前的最後希望。不過,此乃病人自費治療項目,費用為兩至四萬港元。


醫生甄秉言(左)表示,微創血管介入治療是在已阻塞的血管內植入支架,打通已收窄的血管。
陳亮華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ylife 的頭像
    stacylife

    明星靚相大分享☆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