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體育用品股李寧早前宣布股權重組計劃,遭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否決後,股價波動成為財經界焦點。同一時間,李寧宣布明年第二季銷售錄得倒退,引發股價下跌,股價從過去一年最高位跌了一半。在港上市的其他內地體育用品股齊齊下跌,同業管理層急忙向市場解釋,這事件是李寧自己做得不好,並非整個行業的問題,內地體育用品市場前景依然秀麗。


這幾年香港投資者學到不少從內地傳來的術語,其中一個是「板塊」。以前我認識的板塊通常出現在地質學,現在已成為投資界常用術語,甚至出現在電視新聞財經報導,代表行業、地域、概念相近而歸納起來的股票。板塊這詞語對財經演員特別有用,因為他們只需要看好某概念,不用深究每間公司的處境,索性以板塊而論,一次過推介一個板塊。
上市公司身處同一板塊,就要接受板塊的起跌,內地體育用品板塊過去幾年是投資者的寵兒,一方面體育用品銷售的增長幅度驕人,另一方面受惠於內需概念。規模最大的李寧是這板塊的火車頭,過去幾年不停帶動整個板塊前進。這次李寧受挫,板塊成員意圖跟李寧劃清界線,有輸打贏要之嫌。我一直有這疑問,這幾年內地體育用品企業一間輪住一間上市,真的間間都咁賺錢?我趁機了解這板塊。
內地體育用品企業其實從事設計、生產(自己生產或外包)、市場推廣,絕大部分零售店鋪由獨立分銷商經營。內地分銷模式獨特之處,是大部分訂單在每年舉行幾次的訂貨大會上簽訂,因此,體育用品股的生意「能見度」應該很高,亦解釋李寧為何現已預知明年第二季生意將會下跌。
不控制分銷商網絡的零售業務,對投資者而言,這模式存在一個風險,就是賣了出街的貨是否可入賬。假如分銷商生意不好,分銷商可否退貨,甚至可否取消訂單或要求延遲送貨?我做廠,這方面經驗甚豐富,答案是因情況而異,重點是誰手瓜較硬,跟合約的關係不大。客戶要求取消訂單或要求延遲送貨,假如生產商後知後覺,這是很糟的惡夢,因為物料已備了,生產計劃已定了,一下子被打亂,生產商損失可以很慘重。這時候生產商只能跟客戶講數,希望尋求減低雙方損失的方案,因為這類商業糾紛講法律是嘥氣,訴諸法庭的話肯定兩敗俱傷。


分析不控制分銷商網絡的生意,投資者要看通整條渠道的流暢性。分銷商落單,但其實銷售欠佳,滿貨倉是貨,最終損失的一定包括以為貨物已出門的生產商。對於普羅投資者,內地體育用品股的經營模式不容易看得通,因為銷售渠道存在隱藏風險,投資者能掌握的資訊有限,須依賴生產商的管理層給予指引。投資要靠信一面之詞,我的心冷了一截。
看到內地體育用品這種經營模式,一連串問題湧現:體育用品股這幾年增長驕人,其增長是靠不停開拓分銷網絡,不停塞滿銷售渠道抑或真的貨如輪轉?假如分銷商塞得太飽,它們的財政狀況會如何?它們集體爆煲對體育用品股有什麼影響?這些分銷商究竟是誰,實在有幾「獨立」?有事發生的時候,分銷商跟體育用品股比較,誰的手瓜較硬?普羅投資者無從考究,最後又要依賴體育用品股的管理層提供答案。
我相信內地體育用品板塊裡面,一定有做得很出色的,也一定有內藏嚴重問題的,我無法分辨出來。過往這板塊由李寧帶動,投資者懶得深究,總之是追捧整個板塊。如今李寧出事,同業急忙割席,現在才開始替自己建立獨立形象,需要一段長時間以及很大的說服力。
我不懂分辨誰好誰壞,又不願聽陌生人說話,唯有借助外國勢力。內地體育用品市場的真正一哥是美國上市公司Nike,近期業績不錯,現股價是一年新高,管理層歸功於新興市場帶動,其中中國是最重要市場之一。Nike好,是否代表內地體育用品板塊一樣好?抑或是零和遊戲,在遊戲中,有人贏即有人輸?我又唔識答,但識得追問自己這問題:看好內地體育用品市場的話,點解唔買Nike?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插圖•詹震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ylife 的頭像
    stacylife

    明星靚相大分享☆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