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以中國工人為封面故事,認為工人工資上升對全球是好事,其論點是中國藉着世界工廠崛起,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不過同時製造一個重投資,輕消費的本土經濟,長遠而言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皆不利。中國工人工資上升會帶動本土消費,一來可平衡中國經濟結構,二來冒起的中國消費市場為全球出口企業帶來新希望。面對要承受勞工成本上升的廠家,這些理論令他們很難接受。


面對成本上升壓力,廠家群起或各自在呻,這是人之常情,但呻之同時要快謀對策。《經濟學人》的文章提到廠家其實擁有秘密武器來抵銷成本,就是提升生產力。衡量工廠財務表現,勞工成本的絕對水平不是最佳指標,更重要的指標是單位勞工成本(Unit Labour Cost),即是勞工成本除以生產量,代表工人的生產力。《經濟學人》引用世界銀行的數據,從95年至04年,勞工成本升了三倍,但生產力升了五倍,單位勞工成本下跌了43%。
過去十年,勞工成本不停上升,產品售價不停下跌,而不少工廠盈利卻不跌反升,出現這現象,原因就是生產力提升。可是,工廠經過這麼多年已用盡法寶去提升生產力,可做的大部分已做了,可能已到了瓶頸,向前看不到有大幅提升生產力的空間,廠家這秘密武器似步入末路。
勞工成本上升,廠家近期想到的解困方法,是把廠房搬到內陸省份或越南等國家,我認為這方法有問題,原因正是剛才指出的謬誤,絕對勞工成本不及單位勞工成本重要。以廣東省為中心的廠家,過去二十年能夠創造世界工廠奇蹟,我認為有兩個主因︰生產力非凡的工人和完善的供應鏈網絡。
在廣東省打工的工人大都來自外省,他們遠道而來,目的是賺錢,用心用力去做好份工,這態度就是生產力的源頭。把廠房搬到其他地方,首要注意是工人的背景和心態,他們上班的期望與工廠對工人的期望是否一致,會大大影響生產力。我的經驗是廣東省的外省工人,可能是全世界生產力最高的勞工群。
內陸省份或越南等國家不錯為了招商提供不少優惠,廠家的前期投資似是大幅降低,但有一條數冇得計,就是供應鏈效率。情況有如香港這高效率城市,在香港一個上午可辦兩三件事,相比在北京,好彩的話一日可做一件事。除了有賴香港人的辦事效率,更重要的是完善的交通網絡和緊湊的供應鏈。在廣東省設廠就等於在香港辦事,我公司工廠雖然位於較偏遠的廣東省北部,但兩小時車程內已可接觸大部分供應商。富士康或者可搬到內陸省份或越南,因為富士康規模夠大,供應商會跟隨富士康遷移到當地設廠,但世上有幾多間富士康?
廠家面對生產成本上升,又遇上生產力瓶頸,我認為出路不可能是簡單的把每件事情做得好一些。廠家此時須擁有破格的思維和勇氣,我看到三條出路︰


一、大未必是好。廠家與生俱來的思維是不停擴充產能,新廠房還未蓋好已計劃興建下一個廠房。他們的想法是規模愈大,成本就能被攤分,利潤自然提高。除此之外,還牽涉廠家的面子。過去二十年,這種「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的假設或者行得通,因為生意源源不盡。高成本的新環境中,工廠最賺錢的Sweet Spot可能是現在規模的八成,廠家有足夠智慧和胸襟去接受這現實嗎?
二、優化產品組合。這思維不代表專注賺錢產品這麼簡單,還要顧及整體生產效率。效率是抽象的,每間廠的效率都不同,即使是同一間廠,但由於不同管理人員、不同產品組合,效率都會有異。廠家一定要花心思去研究產品組合,盈利當然重要,整體效率亦不能忽視,就好像一隊足球隊,那幾個球員一起出場,整隊突然龍精虎猛,教練要知道。
三、加價。我第一次說出「加價」二字,耳朵也不習慣,因為有系統的加價從不在電子行業出現。廠家要培養自信,加價是天公地道,兇神惡煞是客戶職責所在,大家都要交足戲,客戶喊打喊殺,請隨便,最後廠家都要加價。今日,若果廠家仍然不覺得自己擁有加價的能力,我相信這是沒落的最清晰訊號。
當大部分廠家做不到以上三點,工業界將進入一個極速汰弱留強過程,留下的會變得更強。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插圖:詹震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ylife 的頭像
    stacylife

    明星靚相大分享☆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