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有關思覺失調患者新聞不絕,計有「思覺失調男生墮樓亡」、「思覺失調漢斬鄰居」、「思覺失調漢淋鏹大報復」……究竟思覺失調患者真的這樣可怕,不自殺就要斬人麼?

其實思覺失調並不可怕,可怕的可能是世俗人的眼光。

過來人Amy以自己的經歷,請大家給予患者多一點關懷及諒解。

張建良醫生說,現代生活變遷指數,是誘發精神病的其中一個因素。

思覺失調可以治癒嗎?思覺失調患者能工作嗎?日後是否要幹粗活維生?

「當我知道患病後,不斷上網搵資料,但沒有確實資料告訢我會否康復,之後會變成怎樣,前路如何走,統統都沒有答案,令我好悲觀。」Amy說。

Amy是一家美資公司僱員,病發前遇上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公司大裁員,她雖然是倖存的一員,但巨大的工作壓力令她無法處理,最終壓出精神錯亂。病發的一天,她記得是這樣的──

上班族面對的工作壓力、裁員風潮,心理健康也容易受影響。

慘被監視 無處容身

「裁員後兩日,覺得有人監視我,覺得有人偷聽我電話。

「回到家中,問爸爸是否有人敲過門,他說沒有。我還罵他,說一定是他開門,否則人家怎會知道家中擺設?「因為有人監視,我在浴室不敢開燈,在黑暗中洗澡,……」她向記者說。

病發第一天,她在恐懼中度過。翌日,情況更甚。

「翌日五點便醒了,覺得有人透過冷氣機監視我,於是用毛巾冚住冷氣機;又覺得有人要取走我的錢,於是將所有信用卡、銀行存摺剪爛。

「在公司,聽到隔鄰同事說我壞話,但望過去又沒有人;聽到電話響,但望過去發覺沒有人在講電話……」

這一天更難過,Amy覺得自己赤裸裸的被別人看穿一切,惶恐下午飯時間一到便去銀行取消網上戶口,又到警署報案說被人搶去手提電腦……

由於公司被壞人佔據,Amy浪蕩在街上茫然不知所措,回到家門又不敢進入,覺得父親想取走她的錢,逃到樓下,最後父親報警將她送到政府醫院。

○八年的一場金融海嘯,為不少人帶來情緒上的衝擊。

恐怖未來 病友關懷

入院後的Amy,經過一番擾攘,醫生知道她有自殺念頭,即安排她住院,服過藥後,她進入昏睡狀態,直至翌日。

醫生說她患了思覺失調,她初時不信,Amy其後才慢慢接受患病的事實,在沒有其他選擇下接受治療,每天服藥。

那次住院十一日的經歷,令她看到恐怖的「未來」,「有些病人復發又復發,出院後又入院;有些病人會在半夜怪叫,有些會衝門想逃走,有些被綁在椅子上……」面對這種像飛越瘋人院的境況,Amy不禁問自己,明天會否這樣?

慶幸她同時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大部分病友都很好,紛紛走過來問候我、關心我,說不要害怕……」她說。

傳導失衡 影響腦區

到底甚麼是思覺失調?精神科專科張建良醫生說,思覺失調是精神分裂症的前期,「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與本性脫離,他的行為與思想已不是原本的一個人。而思覺失調患者本質上仍是同一個人,沒有脫離本性。」

為何會患上思覺失調?張建良說,這與情緒病相似,因個人承受壓力的限額耗盡,當壓力一爆煲無法處理,引致腦部的傳導物質多巴胺及血清素分泌失衡,就會影響腦部運作。

「傳導物質失衡影響腦部不同區分的運作,情緒病如焦慮症患者,受影響的大腦區域負責管理情緒,思覺失調病人受影響的區域卻包括負責管理思想、感覺及動作,有時會連記憶區都受影響。當上述區域受影響,患者便會出現思想、感覺混亂,動作方面會出現肢體僵直。」張醫生解釋。

Amy之所以發病,與她在金融海嘯後承受重大壓力有關。她向記者說,當時才二十八歲的她已是管理級人員,負責物流工作,早晚不停查電郵接收最新訊息,本身工作已極度緊張,令她脾氣暴躁;金融海嘯後,員工都被裁走,部門只剩下她一人,上司不在港,有任何問題發生都由她一人解決;工作氣氛嚴肅,部門同事之間不言語……在這種地獄式的工作空間討活,Amy最終被壓出精神病來。

遺傳後天 雙重影響

幸好Amy在病發第二天,父親便機警的報警將她送院。她父親之所以意識到發生何事,是因為Amy爺爺曾經因精神分裂症病發,入院治療一年。

「這令我想到,精神病是否有遺傳?爺爺有精神分裂,姑姐有抑鬱症,是否遺傳後會變種?」Amy心中不禁疑惑。

張建良醫生說:「精神病確有遺傳因素,精神分裂症和情緒病,在基因上近似亦有共通點,但有思覺失調或情緒病家族史的人,下一代未必會有同一種病,因下一代受性格、遭遇、承受的壓力所影響,不一定會病發。」不過,都市中的生活本來就是充滿壓力,特別是近十年經濟大幅起跌帶來的生活衝擊,這些都是「現代生活變遷指數」的一部分,與精神病發率起着重要關連。

幸好Amy本身家庭背景好、教育好、性格硬朗,加上及時得到治療,她痊癒的機會比其他人優勝。張建良醫生說,思覺失調患者第一線治療是藥物,包括思覺失調藥、抗抑鬱藥及情緒穩定劑等。

兩年前的雷曼迷債風波令不少人一度以為一生積蓄化為烏有,影響精神健康,萌生自殺念頭。

服藥初期萌自殺念頭

不過,Amy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初時的藥物治療中,卻遇上另一個挑戰,就是自殺慾念強烈。「我試過拆窗花,幸好及時給家人阻止。這種想死的感覺一直揮之不去,我懷疑是藥物的副作用!」Amy說。

張建良醫生說,有部分抗抑鬱藥有短期令人想自殺的副作用,在藥物包裝上有注明,但這副作用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

為何抗抑鬱藥會增加自殺風險,目前原理仍未能確定。不過張醫生說小部分病人服藥初期有自殺念頭,可能與藥物發揮效果時,情緒與生理復元速度不同步有關,「有些人本身有抑鬱症,做甚麼事情都無動力,連自殺都沒勁實行。而服食藥物後,生理很快復元,短期已可恢復活力,但情緒的復元,消除負面思想,卻需要三至六星期,故在這段期間,有負面情緒的人可能會提起勁兒自殺。」

當藥物治療生效後,心理輔導及家庭治療可助患者建立正面思想。

男友不離不棄

另外的可能性,是某種藥物服後令病人鎮靜,制止思想鑽牛角尖,但同時會減低自我約制能力,如果這時候求死的衝動與自己約制能力角力,尋死的慾望勝出,病人便有機會自殺。所以張建良醫生說,這初段的關鍵時候,病人與醫生的溝通非常重要,如病人有短期自殺意念,醫生可處方另一種藥物,同時通知家人小心看顧。

幸好Amy的家人在她出院後打醒十二分精神看顧,張醫生接手後亦幫她慢慢轉藥,Amy終度過這個想自殺的難關;已到談婚論嫁階段的男友亦沒有離棄,令她感受到身邊人是多麼愛護她,這些亦成為她康復路上的靈丹妙藥。「男友從來沒有說我是他的負累,還說我的病正好能幫助我倆學懂要過健康及平衡的生活。」她說。而男友一句「認識你是我一生最大的幸運」更是窩心,兩人於早前步入教堂,承諾一生互相扶持,亦不離棄。

每個人承受壓力的限額(quota)有限,若壓力爆煲,便有機會誘發情緒病或精神病。

今天,Amy在張醫生悉心調校藥物,進行適當心理治療後,才一年多的時間,她已進入減藥階段。

「醫生說,藥物治療見好即收,希望在今年九月我可以毋須再服藥,屆時我便可以懷孕!」Amy對未來滿懷希望地說。

甚麼是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的英文「psychosis」是一個沿用已久的醫學概念,中文名字的由來是二○○一年香港醫院管理局啟動的一項專為psychosis人士設立的服務,為消除歧視,特別創立了「思覺失調」這個新的中文醫學名詞。

思覺是指思想和感覺,失調是指腦部的化學傳導物質系統失去平衡,意指腦部思想和感覺功能的不和諧。

思覺失調可以與其他精神問題同時出現,例如精神分裂、躁狂症、妄想症等,也可因濫用毒品或某些疾病所致,如腦部腫瘤、內分泌失調。思覺失調本身不是一種疾病的診斷,而是醫學上所指的症候群,即上述症狀的總稱。

思覺失調病徵:

1.幻覺,常見的是幻聽,聽到一些別人聽不到的聲音(如聽見有人在批評自己,或與自己說話,但四周並無他人);

2.幻視,指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3.妄想:指有一些謬誤的想法,並對此深信不疑。常見的有迫害妄想(覺得自己被追殺)、關係妄想(覺得街上的陌生人都在討論自己)、誇大妄想(覺得自己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等等。

藥物副作用大?

很多精神病患者投訴藥物副作用大,所以很多時都會偷偷不服藥,影響康復進度。

像Amy在政府醫院留院期間,服藥後會手震,而無法安定下來,半夜起來無所事事,惟有織頸巾打發時間。其後出院由私人執業精神科醫生跟進,初期仍有服藥後想自殺問題。究竟是否所有精神科藥物都有副作用?

張建良醫生說,政府醫院由於成本原因,處方的舊式藥物的確有較多副作用,新一代藥物的副作用已大為減低。他強調,服藥初期需要有一段時間調校藥物種類及份量,所以這段時間病人必須坦白向醫生說清楚情況,以找出最佳的藥物組合。

早前有指新一代抗抑鬱藥物會引致肥胖,張建良說亦有助減肥的第三代抗抑鬱藥,所以患者不應擔心肥胖而偷偷不吃藥。像Amy由於早前要結婚,擔心做一個胖新娘,於是醫生為她轉了新藥,解決肥胖問題。

治療藥物,包括思覺失調藥、抗抑鬱藥、情緒穩定劑等,病人需一段時間調校藥物,才能找出最適合的藥物組合及劑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