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到,很多人會外遊度假,這本來是樂事,但對於經常暈船浪、暈車浪的人來說,就往往樂事變苦差。為免出現暈眩,不少人出發前會服暈浪丸,其實一旦遇上暈浪,按穴位亦可解除不適,平日亦可多飲薑茶及健脾祛濕的湯水,長遠也有助改善暈浪問題。



從中醫角度分析,暈船浪、暈車浪都屬於眩暈症狀的一種,一般來說,經常會暈浪的人,脾胃功能相對地較弱,容易在晃動的環境中產生暈眩、胸悶、嘔氣的感覺。



氣血虛弱 痰濁中阻

註冊中醫師彭愉康表示,要分辨一般頭暈跟暈浪的眩暈,可從眩暈產生的症型來分析,「暈浪人士產生的眩暈感,多數跟氣血虛弱、痰濁中阻有關,因中醫有『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氣血虛弱的人,容易疲倦、而且舌淡、脈弱,面無血色,在晃動的環境中容易頭暈,又以女性較多見,至於痰濁中阻者,脾胃較差,容易生痰,亦因為痰多而上擾清竅而眩暈,這兩類人在暈浪時更會伴隨作悶、嘔氣的徵狀,而中醫亦有『腎開竅於耳』,因此,腎功能較弱的人容易出現眩暈。」



點按穴位 紓緩暈眩

此外,本身有頸椎病的人,亦較易暈浪,尤其是頸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人,當血管流經頸椎,在坐車、船等晃動環境中,容易影響血液流動,造成暈浪。



彭醫師表示,感到暈浪時,大家可以即時按壓適當的穴位,以紓緩不適的情況,當中包括有寬胸止嘔的內關穴、胃經穴位足三里、止暈的百會穴等,能有助減輕暈眩感,如果想長遠消除暈浪的問題,平日可多飲用健脾祛濕的湯水,如歸脾湯、半夏白朮天麻湯,簡單一點,亦可多飲薑茶薑水,煲湯時多放陳皮、生薑,有助化痰止嘔。



紓緩暈浪的穴位

百會



位置:兩耳尖連接的中點處。



作用:止暈。



內關



位置:掌腕橫紋正中對下兩吋。



作用:寬胸止嘔。



曲池



位置:屈肘,在肘橫紋橈側端凹陷處。



作用:祛濕化痰。



足三里



位置:屈膝由外膝眼往下四橫指,距脛骨約一橫指處。



作用:紓緩胃氣。



豐隆穴



位置:足外踝上8吋。



作用:降逆去痰,減低胃氣上逆。



風池穴



位置:第二頸椎對上四吋之一點與耳後乳突下緣間聯線上之中點處。



作用:預防頸痛、眩暈。



水溝穴



位置:人中溝上三分一與下三分二之交會點。



作用:止暈。



防治眩暈湯水

半夏白朮天麻湯



針對症型:痰濁中阻引起的眩暈。



材  料:半夏3錢、白朮5錢、天麻、茯苓、陳皮各2錢、甘草1錢、生薑2片、大棗2枚



製  法:4碗水煲至1碗水,煲45分鐘即可飲用。



註:飲用前諮詢註冊中醫意見。



歸脾湯



針對症型:氣血虛弱引起的眩暈。



材  料:黨參3錢、白朮、茯苓各3錢、甘草1錢、北芪、龍眼各4錢、酸棗仁5錢、木香、當歸、遠志各2錢



製  法:4碗水煲至1碗水,煲45分鐘即可飲用。



註:飲用前諮詢註冊中醫意見。



預防暈浪小貼士

1. 不要在空肚或太飽的情況下搭車搭船。



2. 選擇較前的座位,最好對窗及望遠景。



3. 坐車或搭船時盡量減少頭部的動作。



4. 感到暈眩時試試望遠景。



5. 選擇坐的位置最好能遠離機油味道。



6. 感到不適時可吃酸味的食物。

Rachel
搭車搭船都暈浪,點算好?(設計對白)
搭車搭船都暈浪,點算好?(設計對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ylife 的頭像
    stacylife

    明星靚相大分享☆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