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考慮一些關於個人投資的決定,腦海裡重複出現一個可能永遠沒統一答案的問題:究竟基金經理能否跑贏大市?這問題不易有統一答案,因為牽連甚廣,全球基金業規模龐大,假如可證明基金經理不能跑贏大市,整個基金行業將陷入困境。遇上這類問題,正反兩方必定搬出一大堆學者分析,視乎希望得到哪一個結論,各式各樣的「獨立」分析任君選擇,結論是冇結論。
質疑基金經理的論點離不開兩個︰第一、股票價格已反映了所有市場需要知道的資訊,長遠而言,基金經理跑贏大市的原因只可能是幸運;第二、基金業的規模已膨脹到一個它就等於市場的地步,當你等於市場的時候,你不可能戰勝市場。假如基金經理的表現頂多跟市場同步,這代表客戶注定跑輸大市,因為不管基金表現如何,基金公司都會向客戶收取管理費用。
質疑基金經理能否跑贏大市最不遺餘力的人,其實也是基金業一員,是近年冒起的指數基金,香港人最熟悉的是盈富和A50。
指數基金最大賣點是,假如基金經理不能跑贏大市,倒不如設計一個跟大市同步的基金,然後把基金管理費用減至最低。
指數基金是理性的投資工具,能夠參與股票投資之同時,把管理費用降至最低。然而大部分投資者不接受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猶如一部機器,不加思索,盲目跟隨指數起跌,對自視甚高的你和我,是「唔好玩」。對指數基金的另一種批評是,即使股票明顯地太昂貴,指數基金也要把百分百的現金投資在股票上,明知有難也不能逃避。
投資者的心態大都是,粗俗一點是「唔信邪」,優雅一點是「浪漫」,我們選擇相信人勝機器,知識可改變命運,世上有可跑贏大市的基金經理,而且在茫茫人海中,我們一定能夠遇上。
基金經理要證明自己的過人能力,最有力的證明是驕人往績。我們都聽過基金公司的宣傳中,必有往績不代表將來表現的警告,但曾經做出好成績,總好過未做過好成績。投資者能得到關於基金經理的資料有限,因此以往績來衡量基金經理的能力,是很普遍。
談到往績,問題開始出現,這是金融海嘯的後遺症。查詢基金經理有關08年及09年的基金表現如何,投資者發現能準確預測金融海嘯來臨的基金經理絕無僅有,聽聞在美國有三兩個,但你和我肯定遇不上。以08年表現計算,恒生指數下跌四成,基金經理全軍覆沒,大部分甚至輸多過四成。參考往績至這裡,基金客戶心裡涼了一截,基金經理應該是專家,不是專家怎收取不菲費用,但往績是人輸我輸,所謂表現好的,是輸得比大市少,這個成績拿出來耀武揚威,說不通吧。
再看09年,另一問題出現,09年初大部分基金經理態度悲觀(去年3月滙豐跌至33元),看淡後市,但09年3月之後股市急升,全年恒指升五成,從09年最低位翻了一番,不少基金經理入市太遲,09年又是跑輸大市。至於今年,至今股市反覆,欠缺方向,恒指由年初至今下跌了約半成,基金經理表現又平平無奇,又搬出「輸少當贏」的解釋,來證明非戰之罪。
選擇基金的投資者,性格上應該比較保守,起碼他們願意相信專家可以做得比自己好,不惜付出管理費用。這類投資者的心態是,股市升的時候我未必要賺到盡,股市跌的時候我不想輸錢。金融海嘯不是一夜之間發生,是一步一步的跌,專家應該盡辦法幫客戶減少損失,但急於收復失地的基金經理,最後被困泥沼,越沉越深。金融海嘯對基金業的打擊其實很大,不論是傳統基金或對沖基金,所謂表現最優異的,是在升市中或者跑贏大市,但在跌市中始終一籌莫展,這跟基金投資者的意願正好背道而馳。
當基金公司職員答非所問的時候,我們應提高警戒。讀者不妨向基金公司查詢,參考基金過去兩年的表現,看看職員怎自圓其說。最近我領教過,對基金公司職員敬業樂業的精神,我心存佩服。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