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特首的夕陽施政報告,打着「共濟、共享」主義的鮮明旗幟,連珠炮發式拋出多項針對地產發展及住屋問題的措施;特首曾蔭權擺出一副向地產商開刀、關懷民生的姿態。不過民間輿論未有領情,曾蔭權仍被批評骨子裏偏袒地產商,措施效果令人懷疑,施政報告仍被視為黏黏貼貼的過渡期計劃書。記者:蔡元貴、莫劍弦

「呢份報告,突出咗『共濟』同『共享』兩個觀念,大家以港為家,要同舟共濟,對弱勢社群要伸出援助之手」。僅餘兩年任期的曾蔭權昨日這樣形容出爐的施政報告。特首聲言嚴打發水樓,立法規管地產商售樓手法,又推出「先租後買」計劃資助無殼蝸牛上車。特首並承諾今後透過賣地、市建局及港鐵物業,每年可提供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他相信可藉此緩和近年飆升的私樓價格。儘管民間多番訴求,曾蔭權始終拒絕復建居屋;他解釋,比起 2014年才落實的先租後買計劃,興建居屋需時更長,而且居屋佔用土地會蠶食公屋供應。

80後:沒有解決體制問題

表面上最大殺傷力的一招是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並統一以實用面積計算樓價,一副向地產商宣戰的姿勢。施政報告稱,政府過去兩年加強一手私人住宅物業銷售的透明度,包括價單、售樓說明書、銷售安排及示範單位等,但政府始終未能與地產建設商會達成共識,惟有立法規管。樓價飛升是曾蔭權近年民望急跌的原因之一,去年施政報告推出後,特首大講風凉話,說四千元一呎的單位「仲有好多」,民望直插谷底。日子無多的曾蔭權今年忽然奮發,挾民意狙擊地產商,獲得認同;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表示支持施政報告的新房屋政策,認為措施反映政府將採取全面長遠的政策,滿足不同社區的需求。就嚴打「發水樓」措施而言,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說,措施比想像中強烈,可謂「大快人心」。他說,從小市民角度出發,政府有責任限制發展商「發水」,地產商不應透過利用寬免政策,將利潤極大化。曾蔭權能否藉此一洗頹風?尚待考驗。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說:「骨子裏,成份報告都係偏袒地產商。五千個單位(先租後買計劃)要攤幾年出嚟,同整個供應差幾遠?你供應仍然以發展商做主導。」他說,即使日後每年可落實供應 3.5萬私樓加公屋單位,這數字跟回歸前每年公營房屋單位 5萬個仍大幅落後,離開實際家庭增長甚遠,未來 10年樓價「唔使旨意回落」。年輕家庭是先租後買計劃的重要對象,但 80後社運人士陳景輝說,這項計劃是要迫使新生代把收入的六、七成用作供樓,後果不堪設想:「成個城市就係因此窒息,年輕人個個顧住長時間打工搵錢買樓,仲邊有空間發展創意同文化生活?」他形容,這些都是過渡期措施,沒有實質解決造成樓價飆升、貧富懸殊的體制問題,整份施政報告只是一部黏黏貼貼的計劃書。

網民質疑特首口不對心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李永達說,單看地產股昨日僅微跌,已證明施政報告對地產商的影響有限,「本身土地供應冇大幅增加,對地產商嘅暴利冇乜打擊作用」。一名地產界人士也說:「啲措施根本幫唔到人買樓,其實政府只係做啲嘢紓緩仇富情緒。」在網上討論區,不少網民都質疑曾蔭權口講「民心我心」,實際口不對心。高登討論區有人留言說:「由呢樣嘢(先租後買計劃)睇到,根本政府有大把土地資源可以起居屋,但寧願起私樓推高樓價都唔益你班蟻民,都唔知向呢個政府交稅來做乜。」

施政報告針對房屋問題措施

土地及房屋供應•維持勾地表政策,再變相定期推出土地拍賣•增加土地儲備,提高中小型住宅供應•以元朗邨地皮作試點,賣地時列明單位的最低數目及面積限制•未來三、四年提供 6.1萬個一手私人住宅•未來十年每年興建約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公共租住房屋•平均每年興建約 1.5萬個公屋單位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與房協合作推出 5,000個中小型單位•以市值租金租出單位予合資格人士,最長五年•租戶可在指定期限內以市價購買這些單位或私人市場單位,可獲已繳租金的一半作資助私人住宅市場•市建局及港鐵盡量興建小型住宅單位•明年 4月 1日起限制樓宇發水部份至 10%•立法規管一手樓以實用面積計算樓價•若地產建設商會打擊不良售樓手法成效不彰,政府會立法規管•成立督導委員會,研究立法規管私人住宅物業銷售手法•投資移民不能投資物業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有市民昨日帶同模型在立法會外示威,促請特首關注住屋問題。

拆局頂住民意 拖延時間

特首曾蔭權的施政報告出招嚴打發水樓,表面上全面向地產商開火,但看在立法會議員眼裏,曾蔭權只是以時間換取空間,由於他再沒有競逐連任的後顧之憂,推出一些看似強硬、但毋須由他落實的政策,有助減輕任期最後兩年的政治壓力。有來自商界的立法會議員指出,若曾蔭權的任期不是只餘下兩年,他一定不會提出立法嚴打發水樓的措施,因為得罪了地產商,必定被他們向北京放暗箭,「若果佢仲有三、四年任期,佢一定唔會做,因為到時要佢做埋立法工夫,佢實俾班地產商篤死」。現在曾蔭權就算提出立法,到真正落實立法也是 2012年,即已離任之時,屆時地產商提出反對聲音,也是下任特首的問題了。

「拖幾年 又可以同地產商交代」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說,曾蔭權明白民意對地產商賣樓手法十分不滿,若他甚麼也不做,未來兩年他必定面對沉重政治壓力,「到時市民實日日鬧你,話你唔做嘢,偏幫地產商」,現在他提出要為打擊發水樓立法,只是以時間換空間的手段,希望頂住民意之餘,也可以拖延時間,「佢家可以大聲講政府會立法打擊發水樓,咁可以同民意有交代,但係人都知真正立到法要三、四年,咁佢又可以同地產商有交代,我同你拖咗幾年,等你哋有時間想辦法,咁佢(曾蔭權)可以安穩做埋最後兩年」。本報記者

特稿特首宣佈任內 23條不立法

特首曾蔭權昨日正式宣佈任內不會重提《基本法》 23條立法,令港人暫且鬆一口氣,相信曾蔭權本人也樂見中央不強迫他進行立法。不少熟識曾蔭權的政界人士均表示,曾蔭權根本不想在他餘下任期立法,擔心令民望大跌,甚至去到前特首董建華的水平,令他無法有體面地完成特首任期。

「佢想保住民望 風光落台」 放大圖片

 

曾蔭權宣讀施政報告時稱,本屆政府應集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故此延後啟動 23條立法工作。有熟識他的政界人士說:「佢最唔想到佢離任嗰日,俾人批評佢呢樣做唔到、嗰樣做唔到。」今年 6月政府通過政改方案,曾蔭權自覺對落實普選已有交代,另一他在意的是任內不會再提出 23條立法,「佢一講到 23條立法,就話自己 07年參選政綱冇呢樣嘢,其實大家都知佢唔想做」。另一泛民中人則說,曾蔭權一直有向中央表達不想重提 23條立法,除了不想引起社會不穩,也不想立法工作令他民望大跌,無法風光體面地完成任期,「佢做到最尾兩年,施政上已經冇乜好再做,唯一佢想保住自己民望,可以風光落台,唔好搞到好似董建華咁被好多香港人鬧,連手都唔想同佢握,係人都知佢好要面子」,所以中央不強迫他任內立法,消除了一個打擊曾蔭權民望的政治炸彈,安心等待 2012年 7月「榮休」。本報記者


曾蔭權昨發表任內第六份施政報告。

擬立法規管不良銷售呎價實用面積計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正式向地產發展商宣戰。新一份施政報告罕有地針對發展商不良售樓手法,提出多項規管措施,包括成立督導委員會研究規管一手現樓,以及將發水樓面積寬免上限定在 10%。曾蔭權又強硬地譴責發展商利用建築面積誤導買家「唔要得」,承諾任內會全面杜絕「縮水樓」。不過,地產建設商會反威脅政府不要立法,又稱若業界不願跟從,立法也無法阻止。 記者:黃偉駿 張嘉雯 林志光

 

施政報告用了近 500字篇幅,交代及公佈多項規管發展商政策,包括重申政府會繼續留意今年中推出的「九招十四式」成效,強調若現時透過地產建設商會發指引,監管預售樓花的誤導情況未有改善,將立法規管。報告又首次透露,政府與地產建設商會「傾唔掂數」,無法就規管一手現樓銷售達成共識。運輸及房屋局將成立督導委員會,成員除地產建設商會代表、建築師及測量師等專業人士,並有律師會及消委會代表,具體探討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期望一年內提出切實可行建議,包括以實用面積作為公佈呎價的唯一標準,防止誤導買家,全面杜絕縮水單位。針對發展商多年來狂建發水樓,政府又將發水面積上限定在 10%。

放大圖片
《地產商有爭議手法》<br/>名家匯 恒地<br/>誇張示範單位

《地產商有爭議手法》名家匯 恒地誇張示範單位

放大圖片
《地產商有爭議手法》<br/>雍雅軒(葵涌) 長實<br/>誤導地區在九龍

《地產商有爭議手法》雍雅軒(葵涌) 長實誤導地區在九龍

「講數」多時無共識 放大圖片
《地產商有爭議手法》<br/>南灣 新地<br/>勁發水

《地產商有爭議手法》南灣 新地勁發水

特首曾蔭權昨日在記者會強調,即使他在兩年後卸任,政策仍會跨越任期,由下屆政府繼續推行。他表示,已用了很多時間跟發展商「講數」,但仍未達共識,認為房地產市場要有高透明度,銷售程序也一定要公平。曾蔭權相當勞氣地說:「家用建築面積,唔用實用面積嚟賣樓,令買家唔可以公平比較邊個平、邊個好、邊個實際、邊個唔實際,係唔要得,全世界都唔用呢種方法,但香港仲用緊。」他續稱:「如果冇共識嘅話,我唯一嘅方法係採取立法。因為保障買樓人士嘅利益好重要,買樓係一生人嘅儲蓄,如果買樓番嚟,話你聽係 800呎,度出嚟係 630呎,係縮水,係好激氣。」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隨後表示,政府早前與發展商定下規管一手樓花銷售指引,已達一定效果,如有清晰價單、合規格的交樓標準單位等,銷售變得有秩序,但就規管一手現樓銷售方面,過去與發展商磋商數月仍未有結果,政府相信,銷售樓花規管也應適用於現樓。為防止樓盤取得入伙紙便不受指引監管,該局將成立督導委員會,將專注一手樓銷售問題,預計一年內提出可行及具體的立法建議及執行方式。

地產界:唔跟都冇計

不過,地產界人士指出,規管現樓銷售可能涉及侵害私有產權權益,可能要修改法例才可處理規管事宜。地產商會副主席梁志堅認為,一法立就一弊生,如果行業有不依承諾辦事,立法也無法阻止。現時發展商基本已依指引辦事,包括新盤都有列明建築和實用面積。他指出,發展商過去近 20年多用建築面積公佈呎價,日後若按政府建議只以實用面積公佈呎價,市民或買家要需時適應。南豐發展總經理蔡宏興認為,現時規管一手樓花的指引已非常清晰,但若政府仍要立法,規管應包括所有物業買賣,不能單限一手樓。有業內人士指出,市民一向均習慣以建築面積計算呎價,現時發展商賣樓的價單,也詳細列明以建築面積及實用面積計算的呎價,將來如只准列實用面積呎價,除非政府能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公開全港所有住宅單位的實用面積,否則會出現混亂。


曾蔭權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罕有地出招對付地產商。 區民

明年 4月起 新樓發水限 10%

【本報訊】面對發展商十多年來濫建發水樓牟取暴利,政府終於辣手規管。施政報告建議,明年 4月 1日起申建的新樓,可獲寬免計算樓面面積的設施(不包括停車場),上限比例將由現時兩至三成不等,統一降低至一成,但建在地底的停車場,仍可獲百分百寬免。政府更強制新樓須符合綠色建築評級認證 BEAM Plus,才享有樓面寬免。

強制推行綠色建築準則

政府收緊發水樓政策,主要降低現時多項環保措施的寬免比例,包括窗台、露台及預製組件厚度等。窗台延伸出外牆幅度,由現時長達 500毫米,會大幅縮減至 100毫米;露台及工作平台由 100%寬免計算,降至 50%;預製外牆組件的厚度,則由 300毫米降至 150毫米。消息人士表示,各項設施的整體寬免上限將定在 10%,發展商可在上限內自行決定各項設施的比例分佈。停車場一直被視為樓宇發水元凶,政府決定採納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建議,規定日後只有興建在地底的停車場,才能繼續享有百分百面積寬免;若停車場興建在地面,則只能獲一半的面積寬免,有關面積不計算在該 10%的上限內。所有措施將於明年 4月 1日起生效,在此之前已申建的樓宇或現樓則不受影響。最矚目招數,是政府強制發展商新盤日後須符合 BEAM Plus標準,否則不能享有面積寬免。 BEAM Plus是一套綠色建築準則,從節省電力、水、環保建材、室內環境及建築物對社區的影響等多方面進行評估,是國際趨勢,在本港也自願實施了十多年,主要是一些甲級商廈及政府建築物實施。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歡迎政府收緊政策,但認為應進一步規管停車場面積寬免,「香港係咪需要咁多停車場」。

環保觸覺籲半年不賣地

過去多次踢爆發展商發水離譜個案的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認為, 10%發水上限算可接受,又建議政府未來半年不要主動賣地及推出港鐵上蓋樓盤,避免發展商趕搭明年 4月尾班車狂建發水樓。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政府強制發展商遵守 BEAM Plus,建議參考英國制訂樓宇能源效益分級制,並要求發展商提供樓宇碳排放數據予買家。裕泰興董事總經理羅守耀表示,最重要一視同仁。該公司主要興建中小型住宅單位,用盡露台;若收緊豁免,單位可用呎數將更少,但發展商購入項目地價、建築費、利息並沒有降低,所以售價會上升。

傑攝

若行新例 首都最少矮三層

【本報訊】發展商長江實業多年來賣了不少發水樓,包括近日被居民投訴臭氣薰天的日出康城「首都」及「領都」。有測量業人士表示,首都當年准建面積只有 146萬平方呎,但最終面積接近 190萬平方呎,發水比例達 29%,明年 4月 1日後,發展商靠發水樓賺大錢將成為歷史。有測量業人士表示,首都是近年發水最嚴重樓盤之一,單是窗台面積便近 7萬平方呎,名副其實「賺到盡」。若按新措施規定,估計首都最少矮三層,「兩層停車場去咗地底,住客會所起碼少一層」。惟新措施只適用於明年 4月 1日起申建樓宇,預計這批輕度發水樓新盤,將於 2012年開售。

豪宅供應減 加劇兩極化

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認為,寬免上限 10%是本末倒置,「冇理由乜都減」。他認為最理想是針對不良的發水情況,例如發展商透過增大預製組件厚度誤導買家,「唔好寬免預製組件」。他擔心政府一刀切做法,令日後在低密度地區落成新盤,減少康樂設施比例。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新措施保障買家,但相信往後私人屋苑或不設豪華會所。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陳超國相信,新措施令傳統豪宅供應減少 20%至 30%,刺激豪宅樓價上升。

將軍澳日出康城首都發水舉例

准建總樓面面積目前情況: 146萬平方呎新措施生效後: 146萬平方呎實際總樓面面積目前情況: 189萬平方呎(發水比例 29%)新措施生效後:-部份下降的發水設施 ─窗台─目前情況: 66,980平方呎新措施生效後: 13,396平方呎─會所─目前情況:約 50,000平方呎新措施生效後:約 25,000平方呎─兩層停車場─目前情況:約 24萬平方呎,位於 2樓及 3樓新措施生效後:將會建於地底註:新措施適用於明年 4月 1日起申建的新樓盤;首都屬已落成屋苑,毋須跟新措施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測量業人士


超級發水樓日出康城首都,發水比例達 29%。

發得就發窗台作睡床 買樓買埋柱

香港人,一生為磚頭奮鬥,日夜辛勞換來鈔票,兌現「窗台睡床」、「環保」露台、「豪華」會所,以及真正蝸居,全部都是發水樓惹的禍。 2005年西灣河嘉亨灣被揭發以興建環保露台等公用設施,獲政府豁免 13萬呎樓面面積不用支付地價,可建成的單位數目,由原本一千個增至二千多個,揭開了發水樓吸巿民血汗錢的序幕。

會所變「蛋糕式平台」 放大圖片
首都業主付錢置業,其中 20萬元用作買外牆巨柱。

首都業主付錢置業,其中 20萬元用作買外牆巨柱。

政府早年為鼓勵發展商興建環保設施,豁免計算部份樓面面積,但發展商將這些設施統統計入建築面積內,令單位呎數「發水」。當年嘉亨灣售樓時,只在樓書提供建築面積,沒有顯示當中有多少公用面積,此後土瓜灣傲雲峰、西區的泓都等大型樓盤陸續被踢爆發水。環保露台、工作平台、預製組件、電梯大堂、停車場、平台花園及機房,全部獲豁免樓面面積,是最常見的發水工具,其後會所設施亦成為發展商發水的材料,樓宇低層的會所越來越大,形成阻風的「蛋糕式平台」。為了「發到盡」,發展商的招數層出不舊,不少新落成樓盤採用窗台及預製組件豁免面積二合為一的設計,落成後的特大窗台計入建築面積出售,預計組件窗台更被納入實用面積中,越來越多巿民被迫以窗台作睡床,抬頭望去,家家戶戶「瞓街」,蔚為本港奇觀。

長實賣柱 每戶 20萬

沒有最陰毒,只有更陰毒,花數十萬買窗台未算悲哀,花 20萬「買條柱」更是慘情。發展商絞盡腦汁,將預製的外牆牆身加厚,令業主購入毫無用處的牆身面積,長實樓盤日出康城首都,連大廈的結構柱也賣給業主,估計一半業主花了近 20萬元「購買」巨柱,堪稱經典。本報記者

打擊不良售樓手法招數

針對發水樓•收緊窗台、露台與會所的寬免,將寬免設施的整體上限定在百分之十•強制明年 4月 1日起申建的新樓須遵守《綠色建築評級認證》,否則不獲任何寬免面積•停車場須建在地底才繼續獲百分百寬免,建於地面的停車場只獲一半寬免針對預售樓花•繼續監察今年推出的九招十四式成效,未如理想將立法規管針對銷售一手現樓•運輸及房屋局將成立督導委員會,成員包括測量師、建築師、律師會及消委會等,一年內提出切實可行建議,杜絕縮水樓


土瓜灣傲雲峰的超闊窗台,可作睡床用。

強調增加批地 避談泡沫危機年推三萬五住宅

【本報訊】樓價瘋癲,曾蔭權模仿前特首董建華採用的公佈建屋目標,企圖穩定樓市,但曾蔭權怕重蹈八萬五覆轍,採取較溫和的供應量,每年供應住宅單位只是三萬五。曾蔭權表面維持勾地為主的拍賣土地政策,但會滲入主動賣地。經濟學者和地產業人士均批評,目前樓價飆升是美元滙率低和低息造成,預料明年初泡沫便爆破,反指曾蔭權迴避問題核心,沒有提醒市民真正的危機。記者:呂焯均、謝明明、朱連峰、湯家明

 

曾蔭權昨日發表施政報告時強調,政府主要角色是提供土地,把干預市場的程度減至最低。他沒有講述目前樓市的瘋狂情況和泡沫危機,更把市民供樓負擔形容為未達以往高水平。

部份規定建中小單位 放大圖片
政府確立每年三萬五單位建屋目標,一系列配合措施,隨時推出官地拍賣。 資料圖片

政府確立每年三萬五單位建屋目標,一系列配合措施,隨時推出官地拍賣。 資料圖片

他指出,過去數年私人房屋的供應量相對較少,私人住宅在上月的售價較一年前上升兩成。雖然今年第二季市民供樓的供款與入息比例是 41%,仍比過去 20年平均的 53%為低,但比率有上升趨勢。他認為政府應因應市場需求增加土地供應,從根本去處理問題。曾蔭權宣佈八招增加土地供應,首先以勾地表制度為主,輔以政府主動賣地,他說這樣可確保住宅土地不會短缺。當樓價飆升,而地產商勾地不活躍,政府會主動拍賣適合各類型住宅的土地,用以穩定樓價。他又針對地產商建包裝豪宅為主導的市場,會在部份推出的土地,規定用作興建中小型單位,又與市建局及港鐵商討他們的發展項目,盡量多建中小型單位。政府正以一幅位於前元朗邨的土地,不舉行拍賣,而用招標方式出售,賣地條款指定單位的最低數目和面積限制,招標在今年底前進行。政府並會加快推出土地,明年推出從房委會收回的北角邨和何文田的優質地皮拍賣,又會推出東涌及將軍澳土地。啟德發展區加快基建工程,以趕在 2015年推出住宅土地。

兩萬私樓加 1.5萬公屋

他訂出三萬五的住宅建屋目標。他指出,過去 10年每年平均一手私人住宅吸納量為 18,500個單位,為了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未來 10年政府平均每年將供應可建約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同時,政府每年會興建 1.5萬個公屋單位,維持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約三年上樓的目標。不過,經濟學者關焯照批評,曾蔭權沒有向市民講清楚樓市存在的真正危機,反而把市民供樓負擔能力說成還未回到 97年,是誤導市民。他指出,供樓負擔未及當年,只因為現時利率處於低水平。雖然樓價仍比 97年低 11%,但人工亦同時低 11%,即是說,樓價已相對超過 97年高位,隨時有爆破危機。曾蔭權所推出的八招,未來兩、三年相信未必能達到每年兩萬個單位的供應量,根本遠水不能救近火。

不主動推地難達目標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說,曾八招無助壓抑樓價,因為樓市瘋狂是港元與美元聯繫滙率掛鈎,導致港元滙率長期低水平,加上零息環境,令樓市不受控,曾蔭權卻廻避問題核心。他認為當出現加息,樓市就會爆破。關焯照更預料,今年第四季或明年初,泡沫便爆破,「曾蔭權應該提醒市民,家入市風險好大 o架」。有地產業人士指出,若當局維持勾地制度,樓宇供應便繼續由發展商主導,換地及改契土地更完全由發展商操控,至於港鐵上蓋項目,除了政府批出項目補地價快慢因素,發展商態度仍是關鍵,如今年中推出的西鐵南昌站上蓋項目,便因補地價過高,發展商意欲不大而導致流標。故業界人士認為,除非政府能夠主動推地,否則難確保每年能推出兩萬個私樓單位。

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措施

•恢復在維港以外填海•勾地為主,輔以政府主動賣地•賣地包括指定發展中小型住宅•今年底招標賣元朗邨土地,指定單位的最低數目及面積•明年拍賣房委會退還的北角邨及何文田用地•明年拍賣東涌及將軍澳土地•加快啟德發展區基建工程,令住宅地提早 2015年推出•未來十年每年可供應私人住宅單位兩萬個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放大圖片
啟德發展區

啟德發展區

放大圖片
北角邨用地

北角邨用地




社民連成員前日在賣地場上舉起標語,抗議樓價飆升。

新措施變相定期賣地

【本報訊】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今年的施政報告確立了每年三萬五單位的建屋目標,並表明未來十年內,平均每年需提供可興建約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雖然政府沒有恢復定期賣地,但有測量師認為,一系列既保持彈性又可確立長遠土地供應的措施,客觀效果相當於變相定期賣地,但當遇上跌市,又能留有退路,方向正確。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指出,政府確立未來十年能供應可興建指定數目單位的土地,可以令市場感覺到,未來有充足的土地建屋,因此不用擔心突然間會供應短缺。政府向市場確立了這個訊息,但在實際賣地時,仍然保持由發展商勾地制度為主,再以不定期主動賣地作配合,是一個由市場主導土地供應的策略。

措施回應市場需要

政府在 03、 04年後停止定期賣地,改以勾地表制度作主打,但又碰到 08年金融海嘯,曾經長時間無人勾地,影響土地供應的穩定性。林子彬表示,今次政府的做法,是吸取了過去的教訓,特別是近期增加中小型住宅地供應,就是一個回應市場需要的措施。林子彬認為,目前的做法,能給市場一顆定心丸,知道政府在一段較長遠的時期,平均每年都有足夠的土地供應,但在這期間,若遇到樓市不穩時,又不會亂賣地。「咁做法可以等大家有個預算,政府又唔會綁死自己」,較有彈性。

強調增加批地 避談泡沫危機年推三萬五住宅

【本報訊】樓價瘋癲,曾蔭權模仿前特首董建華採用的公佈建屋目標,企圖穩定樓市,但曾蔭權怕重蹈八萬五覆轍,採取較溫和的供應量,每年供應住宅單位只是三萬五。曾蔭權表面維持勾地為主的拍賣土地政策,但會滲入主動賣地。經濟學者和地產業人士均批評,目前樓價飆升是美元滙率低和低息造成,預料明年初泡沫便爆破,反指曾蔭權迴避問題核心,沒有提醒市民真正的危機。記者:呂焯均、謝明明、朱連峰、湯家明

 

曾蔭權昨日發表施政報告時強調,政府主要角色是提供土地,把干預市場的程度減至最低。他沒有講述目前樓市的瘋狂情況和泡沫危機,更把市民供樓負擔形容為未達以往高水平。

部份規定建中小單位 放大圖片
政府確立每年三萬五單位建屋目標,一系列配合措施,隨時推出官地拍賣。 資料圖片

政府確立每年三萬五單位建屋目標,一系列配合措施,隨時推出官地拍賣。 資料圖片

他指出,過去數年私人房屋的供應量相對較少,私人住宅在上月的售價較一年前上升兩成。雖然今年第二季市民供樓的供款與入息比例是 41%,仍比過去 20年平均的 53%為低,但比率有上升趨勢。他認為政府應因應市場需求增加土地供應,從根本去處理問題。曾蔭權宣佈八招增加土地供應,首先以勾地表制度為主,輔以政府主動賣地,他說這樣可確保住宅土地不會短缺。當樓價飆升,而地產商勾地不活躍,政府會主動拍賣適合各類型住宅的土地,用以穩定樓價。他又針對地產商建包裝豪宅為主導的市場,會在部份推出的土地,規定用作興建中小型單位,又與市建局及港鐵商討他們的發展項目,盡量多建中小型單位。政府正以一幅位於前元朗邨的土地,不舉行拍賣,而用招標方式出售,賣地條款指定單位的最低數目和面積限制,招標在今年底前進行。政府並會加快推出土地,明年推出從房委會收回的北角邨和何文田的優質地皮拍賣,又會推出東涌及將軍澳土地。啟德發展區加快基建工程,以趕在 2015年推出住宅土地。

兩萬私樓加 1.5萬公屋

他訂出三萬五的住宅建屋目標。他指出,過去 10年每年平均一手私人住宅吸納量為 18,500個單位,為了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未來 10年政府平均每年將供應可建約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同時,政府每年會興建 1.5萬個公屋單位,維持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約三年上樓的目標。不過,經濟學者關焯照批評,曾蔭權沒有向市民講清楚樓市存在的真正危機,反而把市民供樓負擔能力說成還未回到 97年,是誤導市民。他指出,供樓負擔未及當年,只因為現時利率處於低水平。雖然樓價仍比 97年低 11%,但人工亦同時低 11%,即是說,樓價已相對超過 97年高位,隨時有爆破危機。曾蔭權所推出的八招,未來兩、三年相信未必能達到每年兩萬個單位的供應量,根本遠水不能救近火。

不主動推地難達目標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說,曾八招無助壓抑樓價,因為樓市瘋狂是港元與美元聯繫滙率掛鈎,導致港元滙率長期低水平,加上零息環境,令樓市不受控,曾蔭權卻廻避問題核心。他認為當出現加息,樓市就會爆破。關焯照更預料,今年第四季或明年初,泡沫便爆破,「曾蔭權應該提醒市民,家入市風險好大 o架」。有地產業人士指出,若當局維持勾地制度,樓宇供應便繼續由發展商主導,換地及改契土地更完全由發展商操控,至於港鐵上蓋項目,除了政府批出項目補地價快慢因素,發展商態度仍是關鍵,如今年中推出的西鐵南昌站上蓋項目,便因補地價過高,發展商意欲不大而導致流標。故業界人士認為,除非政府能夠主動推地,否則難確保每年能推出兩萬個私樓單位。

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措施

•恢復在維港以外填海•勾地為主,輔以政府主動賣地•賣地包括指定發展中小型住宅•今年底招標賣元朗邨土地,指定單位的最低數目及面積•明年拍賣房委會退還的北角邨及何文田用地•明年拍賣東涌及將軍澳土地•加快啟德發展區基建工程,令住宅地提早 2015年推出•未來十年每年可供應私人住宅單位兩萬個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放大圖片
啟德發展區

啟德發展區

放大圖片
北角邨用地

北角邨用地




社民連成員前日在賣地場上舉起標語,抗議

新措施變相定期賣地

【本報訊】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今年的施政報告確立了每年三萬五單位的建屋目標,並表明未來十年內,平均每年需提供可興建約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雖然政府沒有恢復定期賣地,但有測量師認為,一系列既保持彈性又可確立長遠土地供應的措施,客觀效果相當於變相定期賣地,但當遇上跌市,又能留有退路,方向正確。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指出,政府確立未來十年能供應可興建指定數目單位的土地,可以令市場感覺到,未來有充足的土地建屋,因此不用擔心突然間會供應短缺。政府向市場確立了這個訊息,但在實際賣地時,仍然保持由發展商勾地制度為主,再以不定期主動賣地作配合,是一個由市場主導土地供應的策略。

措施回應市場需要

政府在 03、 04年後停止定期賣地,改以勾地表制度作主打,但又碰到 08年金融海嘯,曾經長時間無人勾地,影響土地供應的穩定性。林子彬表示,今次政府的做法,是吸取了過去的教訓,特別是近期增加中小型住宅地供應,就是一個回應市場需要的措施。林子彬認為,目前的做法,能給市場一顆定心丸,知道政府在一段較長遠的時期,平均每年都有足夠的土地供應,但在這期間,若遇到樓市不穩時,又不會亂賣地。「咁做法可以等大家有個預算,政府又唔會綁死自己」,較有彈性。

樓價飆升。

維港以外填海增土地

【本報訊】政府預計本港人口未來會增至 1,000萬,現時土地將供不應求,有需要增加土地供應。施政報告建議考慮在維港以外進行填海,稍後作公眾諮詢。不過,保護海港協會顧問徐嘉慎批評,政府目光短視,「單靠填海點可能安置到 1,000萬人口」,認為應開發新界未有用途的土地,增加供應。政府表示,由於過去幾年在開拓土地方面遇到不少挑戰,令房屋土地供應緊張,有需要研究循多方面增加土地供應,包括重新填海。不過,受制於《保護海港條例》,政府很難在維港填海,故正研究在維港以外進行適度的填海工程,稍後會正式諮詢公眾。

將軍澳東涌機會最大

不過,保護海港協會顧問徐嘉慎批評,政府始終沒有吸取當年在維港填海敗訴的教訓,本港大小島嶼超過 200個,擁有美麗的海岸線,即使在維港以外進行填海,也會破壞本港這些珍貴的自然資產。他認為,單靠填海根本解決不了人口增長的問題,政府應從現有的土地入手,包括開發新界未有用途的土地,「單係錦田,就有 3,000幾公頃土地丟空,點解唔好好利用?」政府拒絕交代正研究在哪些地區進行填海,但徐嘉慎估計,正面對垃圾堆填區擴建爭議的將軍澳,勢必是下一個高危的填海地點。另外,有環保團體早前指出,政府正研究在東涌進行填海。根據 07年發表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東涌逸東邨對開的東涌灣將進行填海,發展做新市鎮。

買樓投資移民叫停

【本報訊】政府宣佈,今日起將房地產剔除於投資移民計劃之外,並將申請門檻的投資額由 650萬元提升至 1,000萬元,試行三年,但已獲批或處理中的個案不受影響。有地產業界人士認為,新措施對本港樓價的影響有限,難壓抑樓價飆升。政府發言人表示,作為過渡性安排,如新遞交的申請投資額包括房地產不少於 650萬元,並在生效日前六個月內完成,申請人並符合其他資格,申請可獲批准。但任何於生效日或以後完成交易的房地產投資,都不會獲接納為新遞交申請的認可投資資產。

僅佔樓宇總成交量 1%

境外資金尤其是內地豪客炒貴香港樓價的問題備受關注。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過去九個月,投資移民計劃參加者投資房地產的比例,雖由以往三成上升至四成,但仍只佔本港總樓宇買賣成交量 1%,而且當局分析最近 100宗投資房地產的移民個案,發現九成只買一個物業,並很少會於一年內轉手,「反映佢哋唔係炒樓嗰班」。不過,政府注意到這計劃已影響港人心理,加上不少國家的投資移民計劃如英國、澳洲及加拿大等,都不包括房地產項目,為釋除公眾疑慮,作出今次修訂,但相信新措施不會削弱本港投資移民計劃的吸引力。投資移民計劃自 03年 10月推出至今,已約有 8,200宗申請獲批,為本港帶來 580億元投資。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支持今次修訂,認為對本港百利而無一害,也相信不會削弱計劃的吸引力。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計劃實施以來,透過投資房地產申請移民香港的內地人只有約 1千多人,不少投資本港物業的內地買家並非投資移民申請者,即使將房地產項目在計劃剔除,也難以壓抑樓價飆升,相信新措施對本港物業市場影響不大。

只禁移民買樓作用不大

移民顧問公司負責人關景鴻直言,新措施短期內或會令申請投資移民的人數下降,估計其公司的生意額會有兩至三成的跌幅,但預計明年初會反彈回升。中原地產聯席董事李沛章表示,除非政府全面禁止外地人來港買樓,否則只禁移民客買樓,作投資移民工具,對壓抑本地樓價起不到作用。以內地客最鍾情的尖沙嘴九龍站上蓋屋苑為例,上月 80宗成交,透過投資移民買樓只有約 10宗,佔 12.5%。香港置業區域經理黃晟晉表示,一名上海客最近豪擲半億元,購入新蒲崗譽.港灣新盤一套相連戶,也不是投資移民。


港樓價飆升,內地客搶買樓被指是其中一個原因。 資料圖片

內地睇樓團即取消

【本報訊】有移民顧問指出,政府宣佈將房地產項目剔除於投資移民計劃外,並提高投資額至 1,000萬元,有投資移民睇樓團昨日即時止步。但移民顧問認為,新措施不會打擊外地人申請投資移民的意欲,他們只會將資金轉投股票等金融投資工具。

內地客趕尾班車掃貨

移民顧問公司負責人關景鴻表示,其公司昨原訂安排一團擁有外國國籍的內地人來港睇樓,以買樓投資移居本港,怎料政府突宣佈修改投資移民計劃,打亂他們的部署。但關指出,很多內地人鍾情來港定居,而且不少身家豐厚,在目前經濟環境下,不少熱錢流入市場,加上人民幣不斷升值,他相信新措施不會打擊這班欲以投資移民來港定居的內地人士意欲,「唔少客身家都過億,唔畀買樓投資,咁咪轉投股票基金呢類金融投資項目,而且明年起與保險相連嘅產品列入認可投資項目,多一個選擇」。中原地產高級分區營業經理程尚傑表示,一名南京客昨日在政府公佈修訂投資移民計劃後,即以 1,108萬元購入大角嘴海桃灣面積 1,055平方呎單位,趕搭尾班車。另一名內地客昨日斥 2,257萬元,一口氣掃入鰂魚涌康怡花園兩伙複式,其中 A座複式 1,316方呎,呎價高達 9,103元,創屋苑 97後新高。


近年內地客來港睇樓盤盛況,隨�買樓被剔除投資移民計劃外,相信熾熱情況會冷卻。 資料圖片

政府出招溫和 業主反價二手樓賠定不賣

【本報訊】施政報告對樓市落藥不重,業界相信,在掃除不明朗因素下,樓市有機會再癲過,本月成交量勢反彈兩至三成,早前因擔心政府出重招而沽貨的業主,見施政報告「冇料到」,市場昨日錄得兩宗賠定不賣個案,個別業主甚至出現反價情況。至於昨日整體成交則與之前相若,變化不大。記者:朱連峰 湯家明

祥益地產營業董事謝澤銘表示,一名屯門時代廣場業主,因擔心政府會出招打壓樓市,過去周日,以 170萬元沽出手持的 E座中層面積 431平方呎單位,豈料施政報告「冇料到」,即使單位賣價已略高於市價,也不惜賠定,連佣金共蝕 8.5萬元,然後更封盤不賣,要待更好價先賣。此外,施政報告公佈後,屯門即有兩成業主加價封盤,邁亞美海灣有單位加價 10萬至 220萬元放售。除新界區,市區細價樓亦出現賠定個案。市場表示,筲箕灣海灣華庭高層 D室,面積 400平方呎,原以 218萬元售出,業主在施政報告公佈後,亦決定賠定再賣,連佣金共損失達 19萬元。被「撻定」買家則擔心遲買會更貴,不惜多付 10萬元,以 228萬元購入同屋苑一個面積 418平方呎單位。

買家搶入市 剃特首眼眉 放大圖片
封盤<br/>筲箕灣海灣華庭 高層 400呎單位<br/>連佣賠定蝕 19萬

封盤筲箕灣海灣華庭 高層 400呎單位連佣賠定蝕 19萬

樓市明朗化,各區除紛紛出現買家搶入市情況,超高價成交亦湧現,明剃特首眼眉。利嘉閣地產高級經理施遠洋表示,鰂魚涌主要屋苑昨天單日錄得五宗成交,個別更再創高價。康怡花園 F座中層面積 858平方呎單位,成交價高達 678.8萬元,呎價 7,911元,創出 1997年後同類單位的新高。美聯物業營業經理陳國祥表示,同區太古城昨日亦連錄四宗買賣,不少買家都是見政府出招溫和而趕入市。一手市場亦見高價成交,市場人士指出,北角港濤軒 46樓 C室,面積 1,306平方呎,以 2,547萬元連裝修售出,呎價 1.95萬元。

代理料樓價將會「再上過」 放大圖片

 

中原地產董事總經理陳永傑表示,之前大家都恐怕政府搞死樓市,如進一步降低物業按揭成數,以及大幅調高釐印費等,打壓炒風,但結果是「冇乜特別」,只從增加供應及資助市民置業為主,樓市勢再炒上。利嘉閣地產董事總經理廖偉強亦指出,相信在資金多、超低息環境下,樓價「好大可能再上過」。香港置業行政總裁李志成則指,市況明朗化,之前觀望的買家將逐步重投市場,預料未來一個月,整體成交量勢反彈兩至三成。


施政報告針對樓市落藥輕手,地產代理認為「有利樓市」,立即以「樓價泡沫風險低」作招徠。

 

第四季樓價料升 5%

【本報訊】特首施政報告有關解決房屋問題的措施萬眾期待,內容曝光後對樓市的影響亦明朗化,業界預期第四季樓市會平穩向上,全季樓市料升 3%至 5%,全年計則升 18%至 20%。利嘉閣地產董事總經理廖偉強表示,由於施政報告有關樓市的內容,大多屬遠期措施,加上力度溫和,準買家入市再沒有顧慮,料會積極入市,港股強勢及美國可能再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措施,對本港樓市起支持作用,預料第四季整體樓價可再升 3至 5%,今年累積升幅可達到兩成。

全年累升達兩成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早前政府的壓樓市措施已見效,如禁炒樓花措施推出,一手樓開價已貼近二手水平,相信未來一手樓定價也難高開,不會再如以往般拉動二手價大升。劉嘉輝認為,施政報告的措施目的並非要樓價大升或大跌,主要希望保持平穩,加上息口低企及港元滙價疲弱等支持樓市因素仍然存在,發展商亦沒有任何誘因要減價賣樓,他估計第四季整體樓價只會平穩向上,全季樓價料有力再升 4%,全年升幅達 18%。

家庭月入上限 3.9萬資產 60萬先租後買限制多

【本報訊】施政報告宣佈推出由房屋協會營運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未來數年在多區推出多個「先租後買」屋苑,提供 5,000個「實而不華」的中小型單位,讓月入不超過 3.9萬元家庭的夾心階層選購。多個政黨及學者表示,置安心計劃提供單位數量少兼申請限制多,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復建居屋才可解決市民難上車問題。記者:馮永堅、林浚川、張文傑

 

置安心計劃首個屋苑位於青衣青綠街,估計 2014年落成,提供 1,000個實用面積介乎 400至 672平方呎的一至三房單位,特首形容單位設計「實而不華」。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屋苑提供 480平方呎的兩房單位為主,不設豪華會所及泳池等設施,令市民可以買「平樓」。據悉,申請人要與房協簽署 5年租約,要繳付市值租金及繳交差餉和管理費,房協其間不會加租。除青綠街外,其餘屋苑分佈在鑽石山、沙田、大埔及屯門。

若買樓回贈半數租金 放大圖片
估計 2014年落成的置安心計劃首個屋苑位於青衣青綠街,提供千個一至三房單位。

估計 2014年落成的置安心計劃首個屋苑位於青衣青綠街,提供千個一至三房單位。

申請人入住滿兩年方可購回所住單位、計劃下其他屋苑單位或私樓,政府會補貼其所繳交租金總數的一半金額,作為支付買樓部份首期。申請人在 5年租約期滿後要搬走,但之後兩年內買樓也可享首期回贈。不過,申請人如入住後兩年內遷出單位,就不會獲得首期回贈。置安心計劃能否協助夾心階層置業仍是未知數,但申請限制多多。以家庭為例,申請人月入及資產不可超過 3.9萬元及 60萬元,單身人士的上限為 2.3萬元及 30萬元,遠高於申請居屋限額。即使收入及資產合乎要求,若申請人及其同住家人過去 10年曾擁私人物業,或曾是居屋或夾屋業主,都不合資格申請。成功入住的申請人, 5年租約期滿後不可再申請入住公屋,以避免雙重資助。不過,申請人買入單位後可自由轉售。此外,置安心計劃對象以非公屋家庭為主,只會預留小部份單位予單身人士及公屋戶。

只能買 200萬元單位 放大圖片
港人渴望置業,早前有新盤推出,售樓處人頭湧湧。

港人渴望置業,早前有新盤推出,售樓處人頭湧湧。

以月租 8,000元計算, 5年租約共付 48萬元租金;若申請人選擇購買私樓,可獲政府 24萬元首期回贈。以最多九成按揭計算,政府補貼金額只能夠買約 200萬元的單位,如樓價上升就更難上車。美聯物業研究部及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上季全港 200萬元以下住宅成交有 3,078宗,天水圍嘉湖山莊最多,佔 501宗數量;市區亦有細價樓,九龍灣得寶花園則佔 146宗。多個政黨均認為置安心計劃不能即時解決難置業問題。民主黨李永達批評,計劃提供單位數量太少,申請限制又多,且最快四年才有供應,是「遠水救唔到近火」。民建聯陳鑑林指,政府拒絕復建居屋令人失望,因為這是社會主流共識,「置安心計劃個名改得好好聽,但其入去住的人未必安心」。他指,除非政府出手大力壓抑樓價,否則相信很多申請人「先租」後,最終難以「後買」。

樓價續升補貼或不足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預期市場反應不會太熱烈,因置安心計劃旨在協助市民將租金儲蓄作置業首期。他說,若樓價持續攀升,政府的補貼是否足夠令申請人買樓,是一大疑問。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則賣花讚花香,以「九優」形容計劃,指計劃資助金額只是居屋的一半,政府「慳錢」之餘又可解決夾心階層置業難等問題。她說,市民不可完全倚賴政府置業,「市民都有責任儲錢買樓」。曾蔭權稱,明白市民對上車困難感到憂慮,置安心計劃可讓夾心階層有充裕時間考慮置業,較居屋更切合市民需要。

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詳情

對象:主要對象是非公屋及有長期供樓能力市民;小部份單位予公屋居民及單身人士建議月入上限:單身 2.3萬元;家庭 3.9萬元建議資產上限:單身 30萬元;家庭 60萬元申請限制:.申請人及其同住家人過去 10年沒擁私樓.曾成功申請資助房屋人士不能申請.成功入住申請人不可再申請公屋租金/首期回贈:.申請人入住第 3年起,至 5年租約屆滿後兩年,決定是否買樓.若決定買回所住單位、計劃內其他單位及私樓,政府將回贈 50%已繳租金作買樓首期.單位租金按市值計算,最後若放棄買樓將沒有租金回贈屋苑位置:青衣、鑽石山、沙田、大埔及屯門單位數目:合共 5,000個單位面積:實用面積 400至 672平方呎申請日期: 2012年底首個屋苑落成日期: 2014年(青衣青綠街)註:運輸及房屋局與房屋協會正研究是否設入息及資產下限資料來源:運輸及房屋局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以「九優」形容置安心計劃。

繳市值租金  80後憂負擔重

【本報訊】市民抱怨置業「上車難」,施政報告以「先租後買」政策作回應,有 80後青年人認為計劃方向吸引,但就擔心以市值計算租金,負擔太重,沒有餘裕儲蓄,加上樓市如果繼續升溫, 5年退還的租金加積蓄都不足以作首期,最終政府和小市民的如意算盤都未能打響。

鄭汝樺講述完美例子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為推銷先租後買的計劃,向傳媒講述一個構思完美例子,一個月入 3萬元家庭,擁有 30萬元非物業資產,透過「先租後買」計劃租住一個 500平方呎單位,淨租金支出每月 8,000元, 5年後取回半數租金 24萬元,加上 5年內儲蓄 45萬元和原有 30萬元資產,總積蓄便到達 99萬元,這份首期足夠買下一個呎價平均 5,600元、市值 280萬元的單位。

月入 1.1萬元應付不了

此外, 80後 Abby接受訪問說,先租後買方向正確而且吸引,她說:「今日同啲同事傾,大家都開心,覺得計劃可以幫到上車。」但單身的她月入 1.1萬元,擔心扣除市值租金後,薪酬所餘無幾, 5年間積蓄有限,她說:「如果租金太貴,想申請都怕應付唔嚟。」她又指「先租後買」計劃只提供 5,000個單位對用家供不應求,對樓市則影響力有限,如樓價繼續上升, 5年後即使取回半數租金,亦未必有足夠金錢買樓。


Abby認為先租後買計劃吸引,她和朋友希望有機會申請。

容許買私樓 政府曲線托市

【本報訊】置安心資助置業計劃原意是協助夾心階層上車,但最終得益者可能又是發展商。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指,置安心計劃容許受資助業主買私樓,其實是曲線托市。此外,多個政黨都批評計劃是明益發展商。王坤認為,計劃容許租住置安心資助置業計劃單位的業主,用政府津貼買私樓,是很大問題,「即係政府補貼市民買私樓,發展商最得益。」他認為當局應規定入住者買回所住單位,或計劃下其他屋苑單位才是公平。

反令發展商賣貴樓

社民連梁國雄說,政府推置安心計劃是斷錯症,「人哋患急性肺炎,你就畀啲感冒藥人,咁有乜用?」他認為計劃未能協助小市民上樓,反令發展商有可能賣更多貴樓,令地產霸權延續。公民黨梁家傑指出,置安心計劃未必能讓市民儲夠錢付首期,「如果樓價再咁上去,飯都唔食先可能畀到首期」!他批評曾蔭權猶如醫生「 dump症」,「藥方只能止咳,未能醫病」。不過,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說,入住者會裝修其住所,他們住了一段時間會對單位產生感情,相信他們買回所住單位機會很大,轉到外面購買以當時市價計算的私樓反而未必吸引。

房屋署嚴查 公屋住戶資產

【本報訊】施政報告關注房屋問題,打擊濫用公屋資源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為確保公屋資源能合理分配運用,房屋署會調配少於 30名職員,在未來 6個月加強審查公屋租戶的家庭收入及資產,令今年抽查家庭數目倍增至 10,000個。房署發言人昨表示, 09/10年度收到 17萬個家庭申報入息及資產個案,當中有約 3.5%租戶因入息及資產超標而要交額外租金。此外,房署發現不少租戶未有履行租約規定,即長期丟空單位及將單位從事非法用途等,上年度就收回 360個單位。

上年度檢控百租戶

發言人說,上年度抽查 5,000個租戶中,發現有約 600戶虛報入息及資產,當局向 300多個租戶提出檢控,結果成功檢控約 100個租戶。房署又表示,未來 6個月會抽調不多於 30名職員,額外抽查 5,000個租戶,令今年抽查租戶數目增至 10,000戶。政府消息人士相信,加大抽查租戶數目能增加阻嚇性,減少租戶虛報機率;如效果良好,當局不排除再增加抽查租戶數目,務求讓最有需要人士才可入住公屋。

啟德地預留市建局樓換樓

【本報訊】政府決定在啟德發展區預留房屋用地,興建近 2,000個住宅單位,供受市區重建局重建項目影響的自住業主以「樓換樓」方式購買,但預計最快要 2016年才落成。市建局亦會撥款 5億元成立市區更新信託基金,聘請社區服務隊,支援受重建影響居民。為期兩年的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完成,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定出最新市區更新策略,並於未來兩個月諮詢公眾。新策略下,市建局落實推出樓換樓安排,在維持同區 7年樓齡的補償基礎上,為受重建影響的自住業主提供另一個選擇,讓他們可繼續在熟悉的環境生活,保持原有社區網絡。為協助市建局能早日落實執行此重建補償方案,政府將在近新蒲崗的啟德發展區預留房屋用地,供市建局興建可供樓換樓的住宅單位。

九龍城重建戶受惠

消息人士指,單位以實而不華為大前提,面積約 500至 600平方呎,預計未來數年九龍城區重建戶將受惠;局方需要為土地補地價,金額暫時未知。九龍城區逾 40年樓齡的舊樓業主杜先生歡迎有同區新樓單位供選擇,但希望當局公佈更多詳情,「使唔使補差價呢?仲有冇啲大單位揀?呢啲都係考慮因素」。市建局發言人稱,日後亦考慮推出「原址樓換樓」方案,將拆遷後重建樓宇的部份單位留給受影響的重建戶,樓價會於收樓當日鎖定,重建戶可避免落成後因樓價飆升而購買貴價樓。市建局會設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吸納專業及地區人士意見,訂出可持續市區更新發展藍本,首個諮詢平台將以九龍城區為試點。局方將成立市區更新信託基金,資助諮詢平台進行研究和活動,並聘請社區服務隊,支援受市建局重建項目影響的居民,並資助在市區更新範圍內的文物保育及地區活化項目。施政報告亦確立市建局以復修及重建為未來核心業務,以執行者或促進者角色推動重建。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指,會根據新政策綱領擬定詳細計劃配合,待董事會審批後將公佈細節。


政府將預留啟德發展區房屋用地,供市建局興建可供樓換樓住宅單位,單位面積約 500至 600平方呎。

擴大支援舊樓維修

【本報訊】為解決舊樓失修問題,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明年擴大現有「大廈管理專業服務計劃」範圍至 500幢,為舊樓業主免費提供管理意見及跟進服務,並會協助成立法團以做好定期維修,必要時更會強制業主或法團聘用物業管理公司。有見及此,政府建議透過立法,設定物業管理公司分級制及從業員發牌制度。

明年將擴展至 500幢

民政事務總署今年 4月推出「大廈管理專業服務計劃」,對象是樓齡 30年或以上住用或綜合用途大廈,專家小組會提供意見,讓舊樓業主了解持續管理和定期維修的效用,協助制訂改善或維修工程標書,跟進標書的審核和落實。至今已有 50幢大廈參與計劃,其中 4幢位於西環、深水埗等舊樓已成立法團。署方明年將計劃擴展至 500幢舊樓,又會聯同房協和市建局,為缺乏組織或財力的業主提供更全面支援,協助他們成立法團。為鼓勵舊樓業主,當局將為同區戶數較少的舊樓群尋找共同的管理公司,以降低管理費成本。現時物業管理公司良莠不齊,署方考慮將物業管理公司分級,規模越大要求越多,並設立記分制,一旦犯錯會被處分,同時對屋苑經理等訂立發牌制度,確保服務質素。署方今年底進行 3個月公眾諮詢後會決定。


大廈管理專業服務計劃由專家提供意見,讓舊樓業主了解定期維修效用。

燙手 23條交下任硬啃特首料中央諒解

【本報訊】幾乎「翻生」的 23條立法問題,成功被港人的反對聲音阻截。特首曾蔭權昨天首度明確表示,考慮到市民對 23條立法戒心未除、疑慮未釋,不會在餘下兩年任期推動立法,相信中央會予以諒解。曾蔭權任內不立法,換言之下屆政府將承接「拆彈」任務,有政界中人質疑曾蔭權刻意將此燙手山芋留給下任特首接棒大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處理。記者:許偉賢 倪清江 林俊謙

中央政府一直希望特區就 23條問題立法,政改通過後並派出大量「中間人」來港收料。據了解,中央從泛民主派以至建制派收到的訊息,也是當今社會不宜處理此棘手問題,加上曾蔭權不欲卸任前再掀社會矛盾, 23條立法經過大規模「諮詢」後胎死腹中。為免社會就立法問題再起猜疑,曾蔭權主動透過施政報告演詞表明,經過反覆研究,決定不在餘下任期立法,稱留意社會對 23條立法有不同意見,當中較多意見認為特區應在未來一年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

余若薇斥行 23條之實

曾蔭權在記者會補充,社會未夠成熟就此立法,強調 03年的立法諮詢仍然令港人對 23條產生戒心及疑慮。他稱已就決定與中央溝通,「相信中央政府會諒解」。曾經多次力促特區就 23條立法的港區人大代表王敏剛自稱未感失望,理解市民尚未了解有關法例,不應在條件未成熟下強行立法,但他會繼續要求中央關注 23條立法問題;泛民主派歡迎當局有關決定,但呼籲市民保持戒心。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呼籲港人不要因此掉以輕心,指近日「開香檳事件」已為香港自由響起警號,斥政府不時透過行政手段「行 23條之實」。香港人權監察也呼籲市民繼續監督政府,留意立法最新進展。曾蔭權篤定不立法, 23條立法的「蘇州屎」由下屆特首硬食。職工盟李卓人質疑曾蔭權刻意將 23條立法炸彈留給下任特首,「大家都唔知把刀會幾時斬落嚟」; 03年推銷 23條失敗的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也不諱言,曾蔭權只是將 23條立法這個燙手山芋延至下屆政府,並指當局暫不推出 23條立法,除了因為時間不足,也因為明年有區議會選舉,社會難以理性討論。

梁振英稱要凝聚共識

唐英年昨天回應施政報告時未有提及 23條立法問題,另一位特首黑馬、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則強調特區有就 23條立法的憲制責任,但認同工作要分先後緩急,推行政策前要先凝聚社會共識,相信下屆政府在適合時間會處理有關問題,但未回應會否對下屆政府構成壓力。

拆局下屆特首須承諾 23條立法

特首曾蔭權昨日正式宣佈任內不再啟動 23條立法,不少政界中人認為,按中央想法,必須在 2017年普選特首前完成 23條立法工作,換言之誰希望在 2012年得到中央支持出任特首,就須承諾任內完成立法工作,萬一他因此民望大跌,中央隨時可以「換馬」,找其他人出戰 2017年的特首普選。

關鍵在 2017普選特首

有政界人士指出,由於 2017年普選特首,中央一直認為若之前無法完成 23條立法,立法工作將會更困難,所以何時再啟動 23條立法工作,必定與中央特首部署有直接關連。政界早前流傳一個說法,中央對 2012年特首選舉其中一個想法,就是物色一名高民望人士做下任特首,由他負責 23條立法工作,萬一他民望大跌,到了 2017年普選特首時,中央可以換馬,找其他不涉立法、獲中央認可、民望又高的人出戰特首普選。建制派曾盛傳立法會前主席、港區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正是北京「一屆特首」方案的其中一個人選。另一政界人士則說,無論如何,誰希望 2012年得到中央支持出任特首,必定承諾再啟動 23條立法,「唔理你係唐英年定梁振英做下屆特首,都要為 23條立法,若果做完民望都唔跌,中央自然支持你再選,唔係就換馬!」本報記者


23條立法問題,在 2003年曾觸發 7.1大遊行,其後胎死腹中。資料圖片

放風圖引界別精英加入政府煲呔設旋轉門 陳太轟害公僕

【本報訊】副局長與政治助理表現還未達公眾期望,特首曾蔭權又有「新猷」,昨天透露要研究是否需要設立「旋轉門」,吸引不同界別精英加入政府;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率先反對,指旋轉門制度不但損害公務員政治中立的良好傳統,更進一步剝削公務員晉升機會,她警告,公務員士氣必會大受打擊。

曾蔭權未解釋旋轉門

「政壇教父」鍾士元早前狠批副局長及政治助理是「烏合之眾」,卻無損曾蔭權對政治委任制的「熱愛」,昨天在施政報告吹噓 07年增設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縱使設立之時受到批評,但實行後增加政府政治能量,對建立及擴大政治人才庫起重要作用。他更指政治人才來源應該多元化,因此會研究更靈活的安排,例如是否設立「旋轉門」吸引各方人才。曾蔭權未有解釋何謂構思中的「旋轉門」制度,一般來說「旋轉門」是指讓投身政治工作的公務員在政治任命結束後重返公務員系統。陳方安生其後發表聲明回應施政報告時,就此制度向當局「翻舊賬」,指政府 07年 10月發表《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報告書時清楚表明,當局認為不應設立「旋轉門」安排,以確保政府維持一支政治中立和專業的公務員隊伍,報告更列明「否則政治委任官員和公務員隊伍的界線越趨模糊,長遠而言會影響公務員隊伍實際上的政治中立或在這方面予人的印象」。

剝削公務員晉升機會

陳太認為,政府若在三年後決定設立旋轉門,明顯是「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又指假若越來越多公務員成為問責官員及設有旋轉門,將損害公務員政治中立的良好傳統、進一步剝削公務員的晉升機會,打擊公務員士氣。陳太強調建立政黨政治,認真栽培政治人才是正確方向。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也擔心設立旋轉門將促進官商勾結機會;自由黨主席劉健儀則指旋轉門對商界人才投身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不大。


陳方安生(左二)狠批特首提出的旋轉門損害公務員的政治中立。資料圖片

特首提醒商界 改變思維參政

【本報訊】政改方案通過後,特首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時,再次提醒商界,面對普選快將來臨,應改變思維,積極參政,不能默守過去一套。不過泛民主派認為,曾蔭權在施政報告隻字不提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很難令工商界相信真普選將來臨,願意放棄政治特權參選。

曾蔭權未提清除障礙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的序言中,提及 6月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香港將邁向普選之路,社會各界都有責任本着求同存異的務實精神,一步一步向前走,他指這個走向普選的過程中,工商界必須積極參與,特別是面對香港將進一步發展民主政制,工商界需要有新思維,積極投入,迎接普選來臨,又形容為普選建立理想的社會環境,是香港每個人的責任。不過,曾蔭權未有提及如何清除邁向普選的障礙,包括何時取消區議會委任制,以及落實普選時間表。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對施政報告未有提及這個問題感到「好驚訝」,「佢係咪想反悔呢?呢點我哋係失望」,有泛民議員認為,若特首連取消區議會委任制也隻字不提,很難令工商界真的相信政府有決心落實真普選,而肯放棄政治特權參加直選。代表工商界利益的自由黨主席劉健儀認為,曾蔭權呼籲商界積極參政、迎接普選,是認定商界過去參加直選的程度不足,她個人認為,商界若不再積極投身政改,社會將會繼續出現偏向直選一面的情況,「永遠只得一面聲音」。


何俊仁對特首不提何時取消區議會委任制,感到驚訝。


實行洗腦 五劑重藥教育愛國

【本報訊】回歸 13年,香港人一次又一次上街向北京說不,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宣佈,由本學年起落重藥加強愛國教育,除了在中小學設立新科目「德育與國民教育科」,又規定學生人人要讀和考《基本法》,並以資助利誘中小學生參加北上「唱好中國」的洗腦交流團,招招震驚教育界,被指窒礙了學生認識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

年增四千內地交流名額

政府將透過五招加強愛國教育。首先,教育局為令學生加深認識《基本法》,指令學校加課時教授《基本法》,當局將設立試題庫,供學校考核學生。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需要讓學生深化認知《基本法》,「要讀書考試,知識會更加吸收。」學校由 2013/14學年開始,須在各年級設立獨立的新科目「德育與國民教育科」。除了教授道德價值,也會教授與國情相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議題;至於是否須學習共產理論,有待課程發展議會設計。現時教育局及愛國團體每年均資助學生到內地交流,認識內地家國興盛的一面。當局下學年起逐年額外增加 4,000個交流名額,目標令學生於 12年中小學時期,至少可獲一次資助到內地了解國情,預期 15/16學年可達標。消息人士表示,現時每年資助名額約有 3.7萬個,當局大部份資助一半費用。為準備教師日後帶團北上,當局也會資助準教師到內地參加專業研習班。另外,民政事務局成立「香港青年服務團」,招募及資助 18至 29歲青年到內地做義工,將先推兩年,名額 100個,當局會安排他們到貧困地區教兒童學語文或藝術等;服務時間由 6至 12個月,除包往返交通費,每月每人可獲約 3,000元生活費。

教界對新科目甚表震驚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對加強教《基本法》和設國民教育科感到震驚,「老師唔係律師,講 23條,我哋點教?國民教育係領域,唔係科,比通識教育範疇更加大,國史教育被淡忘,當局置之不理,反而一頂大帽笠落老師個頭,如何承受?」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指出,原公民教育已包括國民教育,此外還有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改設國民教育科不利學生擴闊視野,「家縮窄成國民教育,再收窄成學習國情,跟進《基本法》考試,係公民教育嘅倒退。」

強化愛國教育五招

•中小學由 2013/14年開始設「德育與國民教育科」•學生需讀《基本法》,要考試•資助所有學生到內地交流至少一次•資助準教師回內地參加研習班•成立青年服務團,安排青年到內地做義工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特稿交流團看不到陰暗面

在左派中學讀書的中學生聯盟行政主任池卓龍(圖),曾參加至少三個內地交流團,他指多數由當地政府接待,學生獲安排看中國美好一面,無從了解內地市民的真實情況,也難以明瞭貪污腐敗對民眾的影響。他寄望政府撥款資助的交流團,讓學生有機會看到真實國情。池卓龍表示,學校每周均有升旗禮和唱國旗,每間班房都掛上國旗,「根正苗紅」的他參加過由左派青年組織安排的北上交流團,到過福建武夷山、上海世博和深圳參觀廠房,多是由官方接待,有的甚至食、住和交通都由地方政府全包,學生只需付少量費用。

觀看冠冕堂皇一面 放大圖片

 

他指很多時主辦當局乘機灌輸愛國教育,安排他們觀看冠冕堂皇的一面,無機會接觸釘子戶和行乞兒童等黑暗一面,「學生唔會接觸到基層市民,只會知道官方規格有幾好、中國科技有幾先進。」他有朋友參加過吉林哈爾濱交流團,市領導和省級官員更親自接見。有參加過教師交流團的教育界人士表示,到過北京參觀,被安排到北京的高科技中心「中關村」等有成就性的機構參觀,「睇到時覺得香港真係好唔及人,呢啲都係宣傳作用,(但)對我哋好難硬銷,學生就容易觸動感情。」本報記者


交流團到內地參觀的都是堂皇一面,學生容易動情。資料圖片

公帑貼財團洗刷貪婪形象百億基金抗仇富

【本報訊】地產霸權壟斷衣食住行、一分一毫賺到盡,為疏導「仇富」情緒,特首曾蔭權宣佈成立一個由官、商各出資一半的百億元關愛基金扶貧。恒基、新鴻基地產即時答應捐出共 8億元,長實、新世界均表示參與,反應遠勝《歡樂滿東華》。但立法會議員、社福界狠批這是場斥公帑貼財團洗刷貪婪形象的公關騷:「你估佢哋信咗佛信咗耶穌呀?」記者:雷子樂 盧文烈

 

曾蔭權昨表示,為鼓勵商界參與扶貧工作,決定成立一個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關愛基金,目標是政府、商界各出資 50億元,支援綜援等社福制度協助不到的基層「漏網之魚」。他現正向商界募捐,初步反應正面。他在記者會表示,「相信有錢人都想發財立品」,其後向傳媒稱,商界不可賺到最後一毫,要盡社會責任。

恒基新鴻基各捐四億元

政府消息人士稱,即使商界籌集不到 50億元,政府也會出資 50億,估計運作基金的行政費約為總數的 5%,但又不能說會達 5億這麼多。基金的具體用途仍未有定案,初步估計會透過社福機構轉介,幫助清貧學生、新移民、長期病患者、殘障人士。消息指基金其中一個作用,是令市民正面看待商界,知道商界也有盡社會責任。特首「揼心口」,華資地產商積極響應。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私人及旗下上市公司捐 4億元,新鴻基地產與郭氏基金亦捐 4億。長和系主席李嘉誠透過發言人表示,他本人與集團擬成為關愛基金重要的支持者,暫未確定出資金額。新世界發展與九龍倉也表示支持,金額待定,信和亦認同成立關愛基金。滙豐銀行積極考慮是否參與。恒生銀行正就計劃進行研究。

政治公關騷無助釋民怨 放大圖片
一批老弱基層代表昨齊集立法會門外,促特首關注低下階層福利。黃賢創攝

一批老弱基層代表昨齊集立法會門外,促特首關注低下階層福利。黃賢創攝

不過,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批評,關愛基金只會淪為政府歌頌富豪商賈的政治公關工程。富豪今次一擲數億,令他想起每年公益金籌款,辛辛苦苦揼心口都只得兩至三億。整個商界每年的利得稅慈善捐款扣稅, 08至 09年度只有 25.1億元。「今次唔係公關騷,你估佢哋會咁做?唔通佢突然之間信咗佛信咗耶穌咩?」何喜華認為,商界一次過捐大筆錢,明顯是針對所謂的仇富心理,但不會奏效。「政府經濟政策仲係偏袒大財團,市民每日衣食住行全部仲俾你壟斷,任你魚肉,點會仲覺有機會?」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表示,大企業應透過稅務制度,將財富重新分配以體現扶貧,解決社會矛盾。正言匯社長張超雄表示,基金若以投資回報幫助窮人,款項可能有限,無助解決民怨。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表示,香港貧窮人口高達 126萬人,關愛基金有助支援個別弱勢社群,但不能取代政府提供經常性福利服務的責任,政府必須從制度和政策入手,紓緩因市場失衡而造成的貧窮問題。

關愛基金簡介

•金額: 100億元(目標是政府、商界各出 50億元)•受助人主要是福利制度下的「漏網之魚」、新移民、清貧學生等•提供協助方法:初步構思由社福機構推薦,再經行政人員審批•行政費用:估計佔基金的 5%,但不會高達 5億元

各大地產商反應

•恒基地產(總市值:約 2214億元):主席李兆基即時捐出 4億元•新鴻基地產(總市值:約 2795億元):新地及郭氏基金即捐 4億元•長實(總市值:約 6608億元):將參與關愛基金•新創建(總市值:約 1066億元):將參與關愛基金資料來源:施政報告、《蘋果》資料室

特稿縱容奸商 制度挑起仇富

賣樓跳層造市、示範單位弄虛作假、重建發展趕絕小店,強拍惡法壓迫業主……社會上所謂「仇富」、「仇商」情緒,源於制度傾斜不公,容許商界巧取豪奪,商界為保護既得利益,又一直死守保守政制。學者指出,曾蔭權要解決矛盾根源,「唔係搞個關愛基金就得」。曾蔭權昨日向傳媒說,商界不應賺到盡。中文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曾蔭權明白社會怨氣,源於不滿商界巧取豪奪的營商手法,以及力阻廢除功能組別等的政治保守。因此,他在施政報告中提醒商界,要履行社會責任,也要積極迎接普選參與政治,不應只依賴功能組別,更成立「揼商界心口」的百億關愛基金。

用「關愛」取代社會福利

不過,能否緩和社會矛盾,端視商界的回應,也不是捐錢就可解決。蔡子強指出,商界除要改變營商手法,履行社會責任,更不能成為政制改革包括廢除功能組別的阻力。因為問題癥結,源自體制上如特首小圈子選舉、立法會功能組別等,保護商界利益。與其說港人仇富,不如說港人越來越明白和不滿造成不仁之商不義之富的制度根源。評論人陳雲提醒民眾不要輕易受騙,政府用狡猾手段推卸責任,不再承擔社會福利,反用「關愛」取代社會福利,當社會福利是格外開恩的慈善施捨,而不是必須的政府措施。陳雲認為,抬高商人為政府扶貧的合作夥伴,是為商人塗脂抹粉,改善形象。「仇商之論,是商人主動提出的,是惡人先告狀,然後拉政府落水,締結官商勾結的利益同盟。基金的名稱,聽來令人作嘔!」本報記者


香港市民仇富心態普遍,昨日立法會門外有示威者戴上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的面具予以諷刺。黃賢創攝

研訂標準工時 商界堅決反對

【本報訊】港人工時之高,全球名列前茅,特首曾蔭權昨宣佈為標準工時政策展開研究,當局稍後調查本港僱員工時模式,並參考內地、台灣、日本及新加坡等地有關規管工時的經驗。現時,不少地區都將僱員的標準工時,訂為每日約 8小時,僱員加班最高可獲 1.5倍薪金補償。消息人士強調,現階段政府尚未有任何具體規管工時的方案。工會促請特首任期完結前交出立法時間表;但商界已表明堅決反對立法。

特首:須平衡各界利益

曾蔭權昨在施政報告中表示,隨着最低工資條例實施,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是適當時候就標準工時展開政策研究。由於這個課題複雜及具爭議性,因此須小心處理,以平衡社會各界不同利益,他已要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進行研究。根據工會資料,現時南韓及新加坡的標準工時為每日 8小時或每星期 44小時。日本則是每星期 40小時。若超時工作,員工可獲補水。消息人士指,加班補水計算方法一般分三種,最多可獲 1.5倍薪金補償,其次是 1.25倍薪金補償,最少亦可按本身工資計算加班費。根據外國經驗,從事會計、律師、創意工業及外滙買賣的僱員,可豁免受標準工時規管。消息人士指,當局會密切注意最低工資明年上半年立法後,員工工時有否轉變,現階段政府在標準工時問題未有任何定案,強調不一定透過立法規管,「可以透過宣傳教育,又或者用行政措施規管」。職工盟執委張麗霞,促請特首在任期完結前交代標準工時立法時間表,「唔好開咗張期票後,就企咗喺度,十年都唔郁」。她與勞聯副主席吳慧儀均建議,標準工時應訂為每周 44小時,加班可獲 1.5倍薪金補償。但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則強烈反對政府規管工時,他指,現階段尚未知最低工資對企業影響,若進一步訂立標準工時,對企業肯定雪上加霜。


早前有團體在政府總部外示威,促請訂立$33最低工資。資料圖片

港府擬撥 10億元 支援中小企

【本報訊】施政報告計劃明年向「中小企發展支援基金」和「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增撥 10億元,支援中小企;工業界建議,修改市場推廣基金資助方式。報告指出,上述兩項基金一直受中小企歡迎,工業貿易署的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會繼續資助中小企,參與出口市場推廣活動;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亦會資助工商專業團體、支援組織和研究機構,推行不同項目,提升中小企的競爭力。報告又透露,因應金融危機,政府推出一系列「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措施,協助中小企度過難關。過去一年有關信貸保證計劃共批准 3.9萬宗申請,涉及貸款逾 970億元,令兩萬家企業受惠,協助穩住超過 33萬個職位。此外,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正研究設立市場主導的信貸保證計劃,提供可持續支援企業信貸融資平台。政府消息人士補充,這是由於政府不可能長期為中小企提供擔保,因此要調整。工業總會主席孫啟烈指出,政府還要推出有力措施,鼓勵企業研發創新。該會建議,需改進「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企業可就一個兩年期的內地市場推廣計劃,申請基金的等額資助,涵蓋活動不只限於境外展銷會、展覽和考察團,還包括其他常用的推廣活動如傳媒發佈會、互聯網製作、品質認證計劃等活動。

工業總會倡增 15萬元上限

工業總會又建議,增加資助額 15萬元上限。對於按揭公司研究設立市場主導的信貸保證計劃,他希望按揭公司盡快完成研究,使新計劃可與年底結束的「特別信貸保證計劃」銜接。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高美懿稱,恒生一直積極參與中小企信貸計劃;截至今年 9月止,該行共批出近 7000宗貸款,涉及金額逾 187億元。

放寬生果金離港期限

【本報訊】工聯會正就長者領取生果金離港限制與政府對簿公堂,行政長官曾蔭權昨在施政報告宣佈,會將離港期限由每年 240天放寬至 305天。換言之,長者只需每年留港 60天,便可領取全年的津貼。新措施適用於 63萬名領取生果金或傷殘津貼的市民;但目前每年留港 60至 90日,因而可即時受惠的長者,估計只有 2000人。

擬設長者生活津貼

政府考慮到不少長者有意返回廣東省養老,社會上有意見希望設立相關的長者生活津貼,勞工及福利局正探討其可行性。消息指,有關津貼或不只是現金支援,可以是醫療、院舍等不同配套,但未有定案。此外,政府考慮為與長者同住的子女,提供更多稅務優惠,以配合家居安老的政策目標,暫未有具體構思。現時與 60歲父母同住的免稅額為 6萬元。

書簿定額津貼增倍半

【本報訊】清貧家庭每年都為開學所需的龐大開支惆悵。政府於下學年起,將書簿津貼計劃中的定額津貼增加一倍半,全額津貼由 408元加至 1,000元;半額津貼由 204元加至 500元,每年額外開資約 1.2億元。

料 22萬學生受惠

這筆定額津貼主要用於資助學生購買校服、文具和書包等,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另一部份為購買教科書資助,每年按消費者委員會的教科書調查訂定每個年級的資助額。假設明年教科書價不變,小一全額資助合共將由今年 2,434元增至 3,026元;中四由 2,856增至 3,448元。當局並會由明年起簡化審批流程,提早在暑假向合資格學生發放,以免家長需向親人籌借,估計明年九成家庭、即 17萬戶的 22萬學生受惠。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幹事李大成指,實際學生每年的教科書費需 3,000至 4,000元,當局應加教科書津貼額。

就業交津每人每月$600

【本報訊】施政報告宣佈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取代現時的交通費支援計劃,資助全港低收入人士交通費用,每人每月 600元,變相等同工資補貼。政府最快明年初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計劃會在實施三年後檢討。

每月不得少於 72工時

現時交通費支援計劃主要協助居住於元朗、屯門、北區和離島四區的在職或失業人士,申請者月入不可超過 6,500元,每月開工不得少於 72小時,可領取每月 600元津貼,最長領取 12個月;失業人士則可申領最高 600元的求職津貼。計劃自 07年推行至今,約 4萬宗申請獲批,涉款 3.3億元;新計劃擴展至全港低收入在職人士,申領年期不限。家住粉嶺的婉兒( 49歲)(圖),早前在大角嘴兼職當洗碗女工,時薪 25元,每日車費 26元,但每月開工不足 72小時,資格不符,「想返多幾日工,老細即刻話炒」。她批評施政報告保留工時限制,令她未能受惠,直斥特首曾蔭權「冇當過我哋係人」。

預留 1億予法援基金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宣佈預留一億元,在有需要時注資「法律援助輔助計劃」基金,以擴展涵蓋範圍,協助僱員追討欠薪及其他僱員福利。

助僱員追討欠薪

曾蔭權表示,為令更多人能獲得法律援助服務,政府最近決定把「普通法律援助計劃」和「法律援助輔助計劃」的財務資格限額大幅提高。此外,可獲豁免計算部份儲蓄的申請人年齡規定,由現時的 65歲降至 60歲。現時,普通法律援助計劃申請人的資產上限為 17.5萬元,而主要為夾心階層而設的法律援助輔助計劃,資產上限則為 48.8萬元。政府早前建議兩項計劃的資產限額,分別調高至 26萬及 130萬元。政府更預留一億元,有需要時注資「法律援助輔助計劃」基金,以擴展有關計劃的涵蓋範圍,為更多類別的個案提供法律援助,例如把涉及專業疏忽的申索損害賠償,延伸至更多不同的專業,以及協助僱員追討欠薪及其他僱員福利。

50幅未全納入郊野公園受質疑規管郊地拖字訣

【本報訊】大浪西灣多幅郊外美景相繼遭發展商蹂躪,公眾才得知鄰近郊野公園的 50幅私人土地「冇王管」。施政報告提出對策,部份土地將透過法定程序確立規劃用途,其餘則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但沒有時間表及執行細節。環保團體怒轟政策對有關地點沒有即時保障,又質疑政府生怕斷發展商「米路」,才不把全部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記者:白琳 夏志禮 陳沛冰

全港共 77幅毗鄰郊野公園,卻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的私人土地,當中 23幅獲《城市規劃條例》規管。政府早前「急救」大浪西灣,在該處制訂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後,公佈其餘 53幅不受規管的土地。

欠時間表僅稱「盡快」

施政報告指出,香港擁四萬公頃景色優美的土地,大浪西事件凸顯鄰近郊野公園土地須加快規管,防止人為破壞。早前政府公佈的 53幅土地當中,至今已在海下、白腊及鎖羅盆制訂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其餘將依同樣程序處理,或索性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以照顧保育和社會發展需要。本報向環境局查詢上述措施的時間表及計劃那些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局方未能回答,只表示將會根據有關土地的保育價值、景觀、地理位置及民居規模等因素「盡快」處理。

損原居民益地產商 放大圖片
政府已就海下制訂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圖為玻璃船下的海下海底世界。資料圖片

政府已就海下制訂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圖為玻璃船下的海下海底世界。資料圖片

西貢之友保育主任黃鳴認為,施政報告提出上述措施「有好過冇」,雖方向正確,但缺乏細節。他擔心地產發展商在這段真空期,乘機破壞原本應屬於郊野公園的土地,降低了其生態價值,「當年政府公佈濕地名單,都係冇實際法律效力保護。只喺文件上提出決心,冇實踐,人哋工程照做,對土地都係冇保障。」西貢之友將於西貢進行普查,在各處評估生態價值及發展風險,在政府的保護措施生效前,希望公眾參與監察發展商一舉一動。黃鳴又批評,長遠而言,把上述所有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才是萬全之策,政府卻沒有這樣做,刻意留一條尾巴,為部份土地保留發展機會,「政府唔想一次過得罪晒啲地產商,所以拖得就拖。啲人成日話牽涉原居民利益,其實最有發展價值嘅地,已經賣晒,好多原居民都俾人搵咗笨,最大得益只係地產商。」

部份土地已遭破壞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建議,立即把上述所有土地制訂發展審批地區草圖,讓土地有即時保障,稍後才揀選那些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因後者過程漫長,必須經「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和行政會議等多重關卡,其間有關土地毫無保障,「北大嶼郊野公園都搞咗七、八年都未得。中間有乜變化,好難預計。發展審批地區就咁畫個圈,刊憲就得,快好多」。政府分別於 8月 6日及 9月 30日公佈大浪西灣、海下、白腊及鎖羅盆的發展審批地區草圖。李少文質疑,這些土地已遭受發展威脅甚至破壞,政府才優先處理,效率太慢。他要求政府提出時間表,承諾半年內完成 50幅地的發展審批地區草圖。

將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或發展審批地區的部份土地

區域:馬鞍山郊野公園地點:茅坪、黃竹山區域:金山郊野公園地點:金山區域:大帽山郊野公園地點:川龍附近、曹公潭附近區域:大欖郊野公園地點:圓墩區域:八仙嶺郊野公園地點:平山仔區域:船灣郊野公園地點:荔枝窩、鳳坑、榕樹凹區域:西貢東及西郊野公園地點:赤徑、高流灣、荔枝莊、榕樹澳區域:南、北及北大嶼郊野公園地點:鹿湖、牛過田、萬丈布區域:大埔滘地點:牛湖托附近、大埔尾附近區域:馬屎洲地點:水茫田資料來源:漁護署


大浪西部份土地被魯連城收購發展豪宅,凸顯鄰近郊野公園土地須加快規管。

三萬大專學額 杯水車薪

【本報訊】施政報告宣佈,由 2012/13學年將資助大學學額數目增加 380個至每年 1.5萬個,而供副學位畢業生銜接大學的學額,也將於 2014/15學年增加 1倍至 4,000個。按政府計算,兩項學額增加後,本港修讀專上課程的青少年比例將增至 65%,但大學界認為只是杯水車薪。

八大院校互相競逐

大學一年級學額自 94年起一直維持於 14,500個的水平,本學年教育學院有兩個非教育學位課程開課,讓學額微增至 14,580,下學年再增至 14,620個。政府將於 2012/13學年再增加 380個學額,令總數增至 1.5萬個。該年新舊制兩批高中生將同時入讀大學,兩個制度的學額將同為 1.5萬個,讓 3萬個新生同時入學。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新增學額由院校互相競逐,不會均分予八大。由於預期未來對醫療人手需求上升,將用於增加醫科、護理、藥劑、放射治療、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等學額。另外,政府將由 12/13學年起,分三年逐步增加副學位銜接學額,讓學額總數至 14/15學年倍增至 4,000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新舊兩屆副學位畢業將同時於 2014年畢業,增加學額有助紓緩學生升讀學位課程的需求。兩項新措施每年涉及約 10億元額外開支。為增加自資學位課程的吸引力和質素,政府將成立 25億元新基金支持自資專上教育。當局預期基金每年有 5%回報,即 1.25億元,主要用於三方面:設立獎學金計劃,每年給予獲獎自資院校學生 4萬元;延續原定三年的質素提升計劃,變為恒常政策;資助自資院校的課程評審費以助降低學費。但有院校校長認為資金太少,未必有助提升院校質素。

議員:雞肋中嘅雞肋

關注副學位大聯盟發言人馮偉華指出,銜接學額增加後,副學位畢業生入大學比率雖倍增至 13%,但仍遠遜於實際需求,「我哋目標係 3成入學,家升學樽頸仲係好窄」。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認為,今次學額僅屬「蝸牛式」增加,「爭取 20年,加得 380個,即係每年加 19個,係咪真係滿足到學生嘅要求?大學學券制唔做,家又變做私大獎學金,呢啲措施真係雞肋中嘅雞肋」。


新增學額由八大院校互相競逐,不會均分。圖為中大上周舉辦的資訊日。

 

天水圍醫院 遲一年落成

【本報訊】施政報告重提多項籌備已久的醫療基建,包括預計天水圍醫院要由原來 2015年,延遲至 2016年才落成,但沒明確交代是否已落實於天水圍第 32區興建。 3年前施政報告提及的腦神經專科及兒童專科中心均會於啟德發展區興建,但前者沒有任何着墨,後者設有 400多張病床。政府 07年表示會興建天水圍醫院,施政報告指預計醫院於 2016年落成。消息人士指,醫院有約 250張床,政府會於 2013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當局去年公佈天水圍醫院有兩個選址,包括天水圍 32區,即在天華邨與天瑞邨之間,旁為明愛樂勤學校。若區議會及地區團體同意,最快可於 2015年投入服務。另一選址是天水圍第 121區,鄰近沙江圍,最快 2018至 19年建成。醫院設有急症室、門診、血液透析中心、老人科及精神科日間醫院及社康護理服務等。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曾表示,傾向於 32區興建醫院。據悉,政府正就 32區進行前期研究,所需時間較預計長。元朗區區議員姚國威表示,不滿醫院落成時間一拖再拖,「工程嘅嘢好難講,容易再延遲」。

腦神經中心無下文

至於 07年施政報告中提及興建兒童及腦神經專科的卓越醫療中心,昨日施政報告提及兒童專科中心會於啟德發展區興建, 2016年落成。消息人士指,中心屬公私營及大學三方合作,病人可選擇公營或私營服務。中心只接受奇難雜症的轉介個案,如傳染病、血液及腫瘤科疾病。腦神經專科中心亦會於啟德興建,但施政報告沒交代詳情。資深兒科醫生余則文表示,相信政府會在啟德發展區預留的 7公頃土地,興建多一間急症醫院,支援兩個中心及東九龍區人口。兒童中心不會有急症室,醫院會就所接受的病症種類訂下定義。病人卻選用公營服務只需付公立醫院費用;若由私家醫生主理則收費較昂貴。


天水圍極需要急症室及住院服務,但天水圍醫院要 16年才落成。

撥 10億拓醫療券

【本報訊】政府去年推行為期三年的長者醫療券計劃,向每名 70歲或以上人士每年發放 5張、每張 50元的醫療券,今年政府加碼預留 10億元,根據中期檢討結果延續或加強試驗計劃,不排除會擴大受惠年齡層或增加每名受惠人獲資助款額。本港 70歲或以上長者約有 67萬人,只有約 35萬人開設醫療券戶口,當中約 27萬人曾用醫療券,已有 10萬人已把合共 250元醫療券用完。現時有 2,705名醫護人員參加計劃。

盼用於預防護理

消息人士指,接近六成長者每次使用一至兩張醫療券,政府希望長者利用醫療券作預防疾病之用,但只有少於一成人將醫療券作此用途,主要是患病求診時用醫療券。政府已委託中大,研究長者有否因用醫療券作預防護理而減少患病,今年底有結果。政府今次預留 10億元,較首三年預留 5.6億元多約一倍。


政府不排除擴大醫療券受惠年齡層或增加每名受惠人獲資助款額。

加強照顧自閉童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將擴大對自閉症兒童的服務,施政報告中建議,會加強由兒童精神科醫生、兒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護士、語言及職業治療師組成的專業團隊,每年可望服務多 2,000名自閉症兒童,縮減現時中位數為四星期的輪候時間。

個案 7年增 6倍

經衞生署評估證實患自閉症的兒童,由 02年的 218人激增近 6倍至去年的 1,452人;醫管局接受治療的自閉症個案也由 05至 06年度的 2,500宗,激增 50%至去年度的 3,800宗,惟公院現時僅有 19名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照顧這些病童。自閉症人士福利促進會認為政府上述建議是杯水車薪,不少自閉症兒童家長反映,孩子要到公院接受評估及治療,至少要輪候半年至一年,在私人市場接受評估費用至少要 5,000元,擔心增加人手也無法滿足需求,錯過零至六歲的黃金治療機會。

修精神藥物名冊

【本報訊】政府計劃把青少年思覺失調服務,擴展至成人,懷疑患思覺失調 25歲以上人士可轉介到醫院接受評估及治療。醫院管理局並會修訂精神科藥物的處方指引,讓醫生可直接向精神科病人處方證實有效的新藥,毋須按現時做法先處方舊藥,無效才可用新藥,改善病人要承受的副作用。政府 01年推出針對 15至 25歲青少年的思覺失調服務計劃,至今醫管局接獲 1.2萬宗轉介個案,當中 6,200證實患思覺失調。政府計劃把服務擴展至 25歲或以上成年人,懷疑患者會安排轉介到公立醫院接受評估,確診的病人會由專業團隊治療。

引更多治癌新藥

此外,醫管局藥物名冊會引入更多具成效的治療癌症新藥,由 07/08年度至 10/11年度,該局每年恒常撥款中,用於擴大藥物名冊的費用會增加 2.3億元;用於癌症治療的費用增加 1.5億元。

港鐵站設還書箱

【本報訊】為推動讀書風氣,施政報告提出康文署將試行新的圖書館歸還圖書配套,署方將於 3個港鐵轉車站設立還書箱,方便市民歸還於公共圖書館借閱的圖書及其他資料。該 3個站分別為九龍塘、中環及南昌。此外,今年施政報告於文化發展的部份着墨不多,主要描述有關西九文化區的長遠發展方向,現時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正就文化區的規劃設計進行公眾諮詢,料於明年初從三個世界級概念圖則中選定主體方案。

30億扶中小藝團

為提升文化軟件,政府早前宣佈向藝術及發展基金注資 30億元,並利用部份基金的投資回報配對私人及商界捐款,希望能為有潛質的藝術家帶來機會,同時扶掖更多中小型藝術團體。有關建議今年 5月曾於立法會上討論,根據政府提供的文件,假設長期平均投資回報率為每年 4至 5%,注資的 30億元每年可為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帶來 1.2億元至 1.5億元收入,有關收入將由基金的藝術及體育部份平分,為值得推行的藝術及體育項目提供穩定的資助;資金具體運用建議包括增加藝發局撥款、增加資助運動員備戰及參戰的國際體育賽事數目等。


三個港鐵站將新增類似圖書館外的還書箱(圖)。

擬出資為 3900巴士裝催化器旺區只准低排巴

【本報訊】空氣污染問題長期困擾本港,市區路邊空氣污染指數持續高企。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提出,將資助專營巴士公司購置 6部混合動力巴士,在繁忙路段試驗行駛。政府亦會試驗在歐盟二期及三期型號巴士安裝催化還原器,或出資在全港約 3,900部巴士全面安裝。不過,環保組織認為政府的改善措施,不能在短期內改善空氣質素,要求盡快公佈更新的《空氣質素指標》。記者:蔡建豪 陳凱迎 翁煜雄

專營巴士是其中一個主要的路邊空氣污染源,政府的長遠目標是全港使用零排放巴士。現有的巴士專營權將於未來數年陸續屆滿,政府將在新的專營權內加入條款,要求巴士公司在換車時,在考慮公司及乘客負擔能力的同時,積極引入零排放或最高環保標準的巴士。

資助買六部混能巴

混合動力巴士在耗油量及其他環保表現方面,已證明比傳統柴油巴士優勝,混能巴士取代柴油巴士是大趨勢。施政報告建議,政府全數資助專營巴士公司購置六部混能巴士,並在繁忙路段試驗行駛,測試能否符合本港地形及氣候等要求。目前一部歐盟四期或五期巴士成本約為 300萬元,但一部混能巴士的售價卻高達 500萬元,整個資助計劃將耗資 3,000萬元。

每個催化器耗 15萬 放大圖片
三間巴士公司將獲全數資助購買六架混能巴士。圖為外國出產的單層混能巴。

三間巴士公司將獲全數資助購買六架混能巴士。圖為外國出產的單層混能巴。

政府消息指購置的六部混能巴士將分配給九巴、新巴及城巴,預計明年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 6部混能巴士最快於 2012年落地。除了混能型號,若巴士公司有意測試電動巴士,政府也會提供資助。全港 5,800部巴士中,約 3,900部屬歐盟二期或三期型號,政府也會與巴士公司試驗為這批巴士安裝催化還原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政府目前未決定試驗的細節,會在試驗成功後才全面安裝,以每個催化還原器耗資 15萬元計,全面安裝催化器將耗資 5.5億元。政府認為催化器較提早更換巴士,更具成本效益。配合較低排放的巴士,政府亦計劃在銅鑼灣怡和街、中環德輔道中及畢打街交界,以及旺角彌敦道及荔枝角道交界等三個交通繁忙地段,設立低排放區試點。

質疑短期成效有限 放大圖片
本港空氣污染嚴重,不少路人都要掩着口鼻。

本港空氣污染嚴重,不少路人都要掩着口鼻。

下年度起,政府會要求巴士公司增加使用低排放巴士行駛試點區,到 2015年區內只准低排放巴士行駛,估計可減少 14%粒子及 26%氮氧化物排放。對於政府提出連串改善空氣污染措施,環保團體質疑短期成效有限。地球之友指光靠引入 6部混能巴士,對改善路邊空氣質素只是杯水車薪,要落實全面安裝催化還原器,相信仍要數年時間,屆時歐盟二期巴士已接近 2019年的退役時限,加上催化器試驗未必一定成功,有關設置也未能減少影響人類心肺功能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市民仍要繼續忍受有毒的污染空氣。地球之友及綠色和平均批評,特首去年的施政報告,已明言會更新檢討後的《空氣質素指標》,但至今全無下文,未有提及長遠改善空氣的策略,令人失望。


人車爭路的銅鑼灣,將是低排放區試點之一

不顧民意 強推核能發電

【本報訊】環境局正就應對氣候變化策略進行公眾諮詢,不過,特首曾蔭權昨在施政報告中已率先將提升核能發電合理化,完全未有提及核電背後的潛在風險。多個環保組織批評政府無視稍後的公眾諮詢結果,漠視民意,本港不但未有具體減排,更不公義地將溫室氣體排放轉嫁到內地。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減排策略重點是使用清潔低碳的能源和燃料發電,建議在 2020年時的發電燃料組合,約 50%來自輸入核能。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批評,輸入核電仍處於公眾諮詢階段,政府卻「霸王硬上弓」,開宗明義將核電視為清潔能源,是誤導市民,更未有隻字提及核電及核廢料對環境及市民帶來的風險和深遠影響。她重申,本港曾有 100萬市民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廠,公眾對核電具備危機意識,但特首卻放棄推動節能及可再生能源,捨本逐末,非常不負責任。

溫室氣體轉嫁內地

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則指出,內地 70%用電均依賴高污染的燃煤發電,日後增加核電輸港的比例,意味內地每一度核電供港,內地就需依賴燃煤多發一度電,在氣候變化這個全球性問題下,本港根本未有履行減排責任,「只係不公義、不公道咁借阿爺過橋,將溫室氣體轉移內地」。他指核電也涉及處理核廢料及徵地建電廠等問題,認為政府落實增加天然氣供應才是正途。


深圳大亞灣核電廠今年曾洩漏輻射,但港府卻蒙在鼓裏。

禁港境拖網捕魚 回購牌照

【本報訊】為保護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港府落實明年提交法案,在 2012年底正式立法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針對 400多艘受影響漁船,推出自願回購計劃,向願意交牌的漁民發放特惠津貼;漁民表明交牌後再無技能維生,冀至少賠償百萬,港府估計實施後本地魚穫減少四成,海鮮商會則指未來海鮮的新鮮度大減。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爭取多年,要求禁止拖網捕魚,免危害海洋生態及環境。行政長官曾蔭權昨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明年提交法案,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讓海床及海洋資源復原。據漁護署資料,本港現有 1,100艘拖網漁船,當中 400多艘在香港水域作業的漁船將受影響,政府會為這些漁民推出自願回購計劃,自願交牌的漁民可獲發一筆過特惠津貼,賠償額未定。

料本港魚穫減四成

據食物及衞生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賠償額會按漁民在受影響水域所得的七年魚穫價值計算;計劃明年底先行,設一年過渡期供漁民考慮,不願交牌的漁民可轉型從事養殖業或休閒漁業,收回的部份漁船經處理後用作人工魚礁,增加漁業資源。禁止在本港水域拖網捕魚後,本港魚穫將減四成。港九漁業聯盟主席姜彥文表示,捕魚是大部份漁民的唯一維生技能,計算賠償時應計算交牌後的生計影響,加上漁船每艘價值約 100萬元,賠償額至少一至二百萬元才合理。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主席陳富明指,本港水域常見拖網魚穫為藍䱽及紅衫魚等,多即捕即賣保持新鮮,未來魚穫減少未必影響魚價,但自南中國海的魚穫要 3至 4日才運抵本港,新鮮度大減。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指,拖網捕魚「大小通吃」,魚苗也被捕撈,拖網時又會翻起海床,弄死海床的珊瑚及貝類動物;但基金會也認為,政府在生態保育上仍欠全盤政策。


政府明年底將立法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圖為拖網漁船。資料圖片

加建寵物公園 方便狗主

【本報訊】飼養狗隻的市民越來越多,施政報告稱康文署計劃開放更多合適場地,讓市民攜狗進入,並會尋找合適地點加建寵物公園。當局也會優化流浪貓狗的領養服務,並為獲領養的貓狗提供免費絕育服務。全港現時有 18個寵物公園,但部份地區仍欠缺這些設施,包括東區、深水埗、黃大仙、觀塘、西貢及屯門,一般公園則禁止攜帶狗隻入內,對區內養狗人士極不便。施政報告稱,計劃開放更多合適場地,讓市民攜帶狗隻進入,並會尋找合適地方加建寵物公園,康文署會徵詢區議會及地區人士意見後推行建議。

領養貓狗免費絕育

康文署早前已公佈,陸續撥地建寵物公園,屯門區最快明年 4月落成首個寵物公園;未來兩年內將於北角及將軍澳落成的兩個休憩場地,將附設寵物公園,同時在部份現有公園加設寵物公園。政府處理流浪貓狗的政策常受批評,施政報告認為應從源頭上減少流浪貓狗的數目,才可解決問題。當局會加強教育宣傳,亦會與動物福利團體合作,優化流浪貓狗領養服務,吸引更多市民領養,並為獲領養的貓狗提供免費絕育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ylife 的頭像
    stacylife

    明星靚相大分享☆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