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經院歷史悠久,除保存了極大量的藏傳佛教典籍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歷經三百多年時間,印經院仍然不斷印製出各種經文,絕非單純的古迹。印經院中藏有的各類典籍木刻印版近三十萬塊,當我親到印經院朝聖之際,更有幸得見印經及洗經版的過程,甚至進入難得一見的藏經閣,親眼見證這個壯觀的經版儲存庫。
德格印經院為保存藏文經典最重要的地方,藏經閣的收藏極為壯觀。
德格印經院中的工人,正忙碌地洗淨經版。
金剛手菩薩經典
傳說中,德格印經院的最重要佛教經典,就是由金剛手菩薩親自進入龍宮迎請來人間供養的《文殊真實明經》,更有九世紀時,由藏王次松德讚監修繙譯的《甘珠爾》和《丹珠爾》,亦即合稱為《大藏經》的佛教典籍,後來由龍樹菩薩大力推廣。據知這幾本典籍的原版,至今仍然珍藏於印經院內。
我與圖登師兄一進入印經院,就遇上印經工人正用清水洗刷印經版。藏傳佛教的經文與漢地的不同之處,是所有經文都由印經版,以紅色的墨汁印製,所以每次印經之後,都需要以清水洗淨。與我們同行的小活佛見到這個情景,便急不及待地買了一樽水,倒空之後請求印經工人幫忙把空樽裝滿洗完經版之後的印經水,珍而重之的準備帶走。原來這種洗經水本身便充滿能量,很多法藥在製造過程中,例如文殊甘露丸,便是加入這種洗經水作為原料之一,難怪小活佛對此極為緊張。
小活佛極度重視洗經版的水,甚至特別要求工人為他裝滿一樽,準備帶回寺院。
藏民就是拉這種木頭車,把所有家當和小孩子帶在一起,進行朝聖之旅。
卅萬經版珍藏
德格印經院是藏傳佛教三大印經院之一,其收藏的印經版更是數量最多、珍貴度最高的一處。我有幸得以進入藏經閣,親眼目睹豐富的收藏,實在是此行其中一個最為特別的經歷。
藏經閣中收藏的,是各個種類的藏文經典,當中除了極大量的佛教經文外,亦有各種唐卡板畫及其他種類的藏文書籍,總計約有卅萬塊印經版之多。其實今次亦是我第一次見到藏傳佛教經文的印製過程,做法是以人手,在一塊一塊印經版塗上紅色墨水,再印在長方形的紙上,是故每一份經文都需要極長時間方能印成,所需要的人手極多,這種印製方式更是數百年來未曾改變。
圖登師兄(左)和小活佛(右),一起參觀印經院及更慶寺。
由於印製經文所需人手極多,可見印經院中的工人們忙個不停地以經版印製經文。
藏民舉家朝聖
這次朝聖之旅中,我亦見到很多藏民舉家一起步行朝聖。其實康藏地區的交通情況,並不似我們身處的香港般方便,很多修行人可能一生都在偏遠的寺院中修行,根本不可能四處遊歷。普通百姓如要進行朝聖之旅,更只能靠自己的雙腳。途中我便遇上一位藏民拉着木頭車,全副家當及小孩子就在車上生活,以此方式進行朝聖,實在可見他們的誠心。
在參觀了德格印經院之後,我再順道到印經院旁的更慶寺,晉見主持嚘啦法王,並有幸得到他的加持祝福。下期我會帶大家見識一位能知過去未來的超級高人,甚至連活佛上師,亦爭相希望會面的神秘天女。
印製經文的方式幾百年來從未改變,每一張紙都由工人親手以經版作雙面印刷。
佛壇正確布置
藏傳佛教的儀軌極為神秘複雜,在不少教外人眼中,都難以明瞭當中的奧秘,就以最簡單的家中佛壇為例,亦有極多的細節事項,如非經人指點,實在會摸不着頭腦。
其實要在家中安置佛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知道應該供奉甚麼,位置又有甚麼條件要遵守。首先佛壇中必須要有佛像、經書和佛塔,這三種物件代表了佛教教義中的身、口、意,絕對是缺一不可。不論你修的本尊是哪位菩薩,中間都必須供奉佛祖釋迦牟尼,才可以再在旁邊供奉其他菩薩。經書為藏傳佛教的藏文佛經,佛塔中則通常會放各種法藥及舍利子。供奉的物件就放在八供杯上,適時更換供品。佛壇的位置亦要在腰部以上、清淨的地方,當然不可以放在電視機上,亦不應對正洗手間,以此表示對佛菩薩的尊敬。
若供奉的除了佛菩薩外,尚有其他護法及本尊的話,可以參考我的佛壇,將之分為兩層,上層必須是佛祖,下層才為其他護法財神等,兩層都同樣可以擺放經書、佛塔,亦可以放置各種寶瓶及其他聖物等。
為能與讀者更深入討論有關藏傳佛教,及我自己的朝聖旅程,歡迎讀者到我的facebook專頁留言及討論,我亦會於每期《東周刊》刊登後,上載有關我朝聖之旅的相片,供讀者瀏覽。讀者可在Facebook中搜尋Bruce Lam Fans Club,再按加入即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