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偶像明星
娛樂八掛大放送★
娛樂 週刊 雜誌(2014-2015)☆
娛樂 週刊 及 雜誌(2012)☆ 娛樂 週刊 及 雜誌(2013)☆
傳媒不斷報導日本地震災難中的感人事件,我被《經濟學人》的一個小故事徹底感動了。一個在東京工作的大學教授在地震後趕回家,原本一小時的車程變為二十五小時的等候,他把經歷寫在 Facebook上,廣為網民流傳。教授在火車上被困十六小時,他記錄在火車卡內目睹其他乘客的冷靜和友善,火車職員的盡忠職守和火車上廁所的整潔。他自嘲地說:「假如你必須被困在火車十六小時,請選擇在日本。」
連日來外國人不停接觸到這些關於日本人的故事,在一片誠惶誠恐中,外國人對日本人增添了一份尊重。日本人在危難中的冷靜和尊嚴,外國人坦言自己未必做得到。這份尊重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理所當然。過去十幾年,日本人生活在自卑中,在今次災難,外國人對日本人的讚許,對日本民族是一種喚醒,我認為會是日本重建過程中的強心針。日本核危機仍未解決,現在談重建或者言之過早,但我提早作出預測:日本的重建會比想像中更快更強。地震是不折不扣的災難,也是重生的里程碑。村上春樹說過, 1995年是日本戰後歷史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發生神戶大地震,摧毀了日本一個重要工業城市,更重要的是摧毀了一代日本人的自信心。日本經濟泡沫其實早在 1990年爆破了,股市和地產已崩潰,但不少日本人仍活在甜夢中未醒,不願相信日本經濟奇蹟是泡沫。很多時候,人是在災難確切的畫面中才醒覺過來;噢,真的發生了,要面對現實了。
1995年是日本近代史的分水嶺,這一年之後,日本人接受了高速經濟增長不是定律,日本企業不再戰無不勝,日本的一套文化不再是世人仿效對象。神戶倒塌的樓房清清楚楚告訴日本人,這些難以接受的事實是千真萬確。轉瞬間,日本由「迷失十年」變為「迷失廿年」,經濟強國變為自信心全失的二流國家,股市和樓市過去十多年持續低迷,企業競爭力逐漸下降,同一時間,南韓企業急速冒起,中國更成為全球經濟的寵兒,日本變成昔日的名字。日本人面對的是失業、人口老化、基建落後。我認識的日本朋友,他們已失去批評政府的興趣,一年換一個首相對他們的意義已不大,誰做首相又有什麼關係。這幾年從日本輸出的關鍵詞是「迷失東京」、「下流社會」、「電車男」等,日本繼續向下滑彷彿已成定局。
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日本有難,全球各行各業開始受震盪,大家都驚嘆,原來日本這麼重要。以我從事的電子業為例,感覺上全球電子業的重心已移向台灣和中國,例如每提起蘋果 iPhone和 iPad,即時想起台灣企業鴻海和勝華,但原來日本企業仍緊緊握着全球電子業供應鏈的命脈,日本企業陷入真空狀態,全球電子業面臨崩潰。不少客戶向我們發牢騷,問我們可否立即把日製零部件轉用內地產品?我儘量不正面回答,支吾以對,因為這要求其實很天真,同一件零件,日本貨的價格比內地貨貴幾倍,我們當初仍然揀用日本貨,是有一個很有理由的原因,短期內話轉就轉,答案是沒可能。
我有強烈的感覺,今次地震震醒了日本人,他們聽到外國人對他們的讚美,即時反應是受寵若驚,問自己:「我們真的有了不起的地方嗎?」日本人開始相信自己,重新相信自己做得到,過往的悲情怎悲也悲不過這次的多重災難,他們也捱得過去的話,將來變得不再害怕。有尊嚴的堅忍,對日本人來說是自自然然的反應,他們會發現原來這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質素之一。他們會反思過往的悲觀可能是過分了,災難來了,日本不只不死,還得到全球尊重。災難發生了個多星期,我發過兩個電郵給日本的供應商,一個是慰問,另一個鼓勵他們重拾自信心。我半句沒提及生意,我相信他們心裡比我們還要焦急,能做的他們已做了,未做的是因為他們未能做,我從旁喧嘩的作用不大。 2011年是日本轉勢的一年,我看好日本,不是小好,是大好。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明星靚相大分享☆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