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無母 姓肥名仔智障病人資料 被護士擺上網取笑

【本報訊】屯門醫院一名護士違反專業操守,將一名無父無母、身份證上的名字只叫「肥仔」的智障病人的資料,上載到社交網站 facebook,更與網民一起嘲笑這病人,留言回應者更不乏醫護人員,有人甚至刻薄地開玩笑問為何不叫「死肥仔」。事件在院內流傳數星期,院方知悉事件後只要求涉事護士刪除 facebook上的資料,但拒絕透露有否懲處。記者:陳沛冰、鍾麗霞

 

據了解,這個智障男病人年屆中年,無父無母,多年來一直入住小欖醫院;他的名字跟一般人有點不一樣,在身份證上的中文姓名為「肥仔」,英文直譯為「 Fei Chai」。早前因病,轉到屯門醫院一個病房留醫至今,其病歷上的名字跟隨身份證,寫上肥仔。屯門醫院一名護士在電腦病歷看到肥仔的檔案,用手機拍下檔案部份內容,包括姓名、年齡及性別,然後上載到其 facebook。

屯院未提及會否處分 放大圖片
洩露病人的私隱事件在屯門醫院內流傳數星期。

洩露病人的私隱事件在屯門醫院內流傳數星期。

該名護士不但涉嫌洩露病人的私隱,又在 facebook寫上「真係估唔到有人姓肥叫亞仔囉」,強調「真名來㗎」。該護士的其中一名朋友更留言:「肥仔應該叫死㗎喎。」另一名估計也是醫護則留言:「有一次 POH(博愛醫院) 5N,一次過收咗張飛同黃忠,我幾想幫佢哋相認。」不當病人資料是一回事。據悉,自肥仔的病歷在 facebook曝光後,有名字特別的病人留院之事,在屯門醫院內瘋傳,但也有員工不值涉事護士的所為。屯門醫院發言人表示,十分關注事件,並即時展開調查,證實一名病房護士將一名病人的姓名上載至自己的 facebook;該護士已承認行為不當,即時刪除資料。院方就事件向病人致歉,並會按內部程序嚴肅處理。院方已即時提醒員工,不可擅自公開病人資料及作不適當評論。但院方未有提及會否處分該護士。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表示,醫管局應按既定程序處理事件,若護士因工作關係得到及公開病人資料,是違反專業操守,局方可將事件交護士管理局跟進。若護士違反私隱條例,局方也可將事件轉介私隱專員公署跟進。醫管局作為僱主,應按既定人事紀律程序,給予適當處分。雖然今次的受害者是智障人士及無親無故,難以追究,但一般病人若遇到類似事件,甚至可入稟法院對涉事醫護提出民事索償。有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透露,病人在俗稱「排版」的病歷上使用的名字,一定是以身份證為准,醫護不會為病人胡亂取名,即使是一些入院時無身份證的病人,口頭上取得名字後,也會在取得身份證後再核對;若是神志不清又無親人陪同的病人,則會寫上"unknown"(不知名)。由於每名病人都有入院編號,醫護可利用編號辨別病人身份。

揭病歷系統保安寬鬆 放大圖片

 

今次事件也揭露公立醫院的病歷系統保安寬鬆,全院的醫護只需輸入密碼即可看到肥仔的病歷,即使非他入住病房的醫護也可「任睇」。有知情人士表示,由於醫護人員會在不同病房工作,難在每個病房的病歷加上密碼,但若有名人入院,則會在病歷加上註釋,提醒不相干的醫護不要隨便登入以避嫌。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表示,無法找到親人照顧的孤兒,一般由社會福利署長作監護人,署長會安排社工跟進,若孤兒無名無姓,可能由社工改名。他相信這名病人應由親人改名,「社工應該唔會改個咁嘅名」。他又批評護士作為專業人士,不應洩露病人私隱及嘲笑弱勢社群。

不可逾六個字「醫生」不能改名

【本報訊】「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不少父母會為子女改一個動聽有意思的名字,寄託對子女的期望和祝福。原來入境處對登記的名字有規定,包括不可超出六個中文字,也不可用「醫生」或「律師」等令公眾混淆的字,所以不能把子女改名為「陳醫生」或「李律師」。

「靚仔」為名無反對

入境處發言人表示,市民向入境處登記的中文名字,要符合兩個條件,包括不可超過六個中文字,以及不可有引起公眾混淆的字眼,如「醫生」、「律師」或「神父」。對於市民的名字可否是「肥仔」、「靚仔」,發言人不肯評論個別例子,最重要是不違反上述兩項條件,但入境處職員會在個別情況下,給予市民建議或勸喻。當市民登記領取身份證時,入境處會核對其名字,如名字與出世紙或單程證等證件是否相符。若市民改名,則要提交相關法律文件。據了解,若有市民將名字改為「靚仔」,入境處職員會勸喻,提醒市民有關名字或會帶來不便,或一般人如何演繹該名字的意思。若市民堅持用「靚仔」作為名字而又不違反上述兩個條件,則入境處無權反對。

屯院一名護士洩露智障病人的私隱,將病人姓名放上 facebook供網友評論。

發展落後資源投放不足 殘障病人無得見人

本港估計約有 2,000至 3,000名嚴重智障病人需在院舍居住,若屬體弱及無親人照顧者,則多數入住醫院管理局轄下的院舍,長期留院,與社區的接觸近乎零。有資深社工表示,外國越來越重視智力或身體嚴重殘障的住院病人,要多與社會接觸,例如每周安排院友出外散步,或到日間中心參加活動,但香港這方面的發展遠遠落後,令一些殘障病人多年無機會「見外人」。

智障者都有感情

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批評,政府在回歸後對殘障人士投放的資源越來越少,令服務難以改善,「嚴重智障病人都有感情,有自己嘅需要,都需要同人建立關係,唔應該長時間將佢哋放喺院舍入面,唔畀佢哋見人」。他表示,外國研究顯示嚴重智障病人若有機會多些與人接觸,情緒及行為可以得到較大改善。惟現時醫管局人手及資源有限,未必可安排院友多參與社區的活動。他表示,照顧嚴重智障人士的醫療成本高昂,除要醫護人員全天候當值,院友一旦患病,需要配備合適醫療儀器急救,因此一般社福機構未必有能力開辦相關的院舍設施,現時仍以醫管局營辦為主。院舍一般分周一至周五住院,或全時間住院兩種,前者適合有親人照顧的智障人士,周末及周日可回家;後者則多數是沒有親人照顧的智障人士,他們入院後,除了患病外,基本上甚少有離院的機會。《蘋果》記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