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氣溫驟降,早上更只有 16℃,是 10年來天文台錄得的 10月份最低溫紀錄!天氣寒冷,身體立即有反應:皮膚頓時「乾爭爭」,就連手腳也感冰冷。中醫認為手腳凍可以針刺或用艾灸在肚臍上熏熏,日日熏肚 20分鐘,可令寒氣全消。記者:陳珮娟攝影:陳盛臣Model: Kennis@PureModels
【腎虛】 放大圖片
即「腎虧」,意指腎的精、氣、陰、陽虛衰不足,可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陰指腎的本質,腎陰虛之人會腰膝痠軟、五心煩熱;腎陽指腎功能,腎陽虛之人則腰膝痠軟,畏寒肢冷。
點解冰女多過冰仔?
通常我們聽到手腳冰冷都是發生在女性身上,原因多為:1.女性正常體溫本來就比男性低 0.3-0.5℃,所以較易手腳冰冷。2.原來肌肉有一種重要功能,就是利用活動過程,將停滯在末梢的血液帶返心臟,加上肌肉可促使熱能產生,但由於女性肌肉較少,所以才會比男性更易手腳冰冷。
氣虛面白易暈
所謂十指痛歸心,手指腳趾就算有輕微弄損,都可以痛到入心入肺,冰冷亦然。手腳冰冷人士,就算穿上極厚衣服,又或是處身棉被內,只要手腳仍然凍,全身也不會暖,更可令你輾轉反側,徹夜難眠。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指,手腳冰冷,多屬於氣血虧虛毛病。「當人體的陽氣及血氣不足,便不能溫暖肌肉去抵抗寒邪入侵,而血液運行不暢順,則令血液無法供應到四肢的末梢位置,以致手腳冰冷。中醫學認為『寒』有『收引』的特性,血得寒則『凝』(凝固),即是氣血本來已較弱,冬日時,人體血管又會收縮,血液循環情況更差,所以手腳冰冷在冬季或天氣寒冷時更嚴重更明顯。」通常患者的氣血都是偏虛,面色亦較蒼白兼容易頭暈目眩,中醫形容此種情況做「陽氣內守,不達四末」,「四末」就是指雙手和雙腳,即溫煦的陽氣只是內守在體內,卻不能送達四肢。
放大圖片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
放大圖片
■若手腳冰凍,無論着幾厚衣物,心仍會是冷。
心臟弱致冰冷
雖然大部份人的手腳冰冷都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暢順及血氣虛弱有關,但也得留意為何會出現這情況,因為亦有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
心臟衰弱
因心臟活動力較差,不夠力量去將血液泵至身體末梢部位。
血液不足
體內血液量不夠,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未能運行全身。
交感神經功能出問題
這樣會令肌肉遇上低溫時不懂緊縮,以致不能產生熱能。
腎炎、糖尿病
兩種病症會令血液循環不順,引致手腳冰冷。
放大圖片
■長期手腳凍會引致失眠尿頻等病症。
此外,長期手腳冰冷亦有可能隱藏其他症狀如尿頻、頭痛、腰痛、肩膀痠痛、月經不順、經痛、失眠等病症,所以要盡快找醫生檢查,對症下藥。
5大虛人
氣虛人人有機,但以以下的 5類人最高危:
煙民
吸煙危害健康,長期吸煙的人,身體內的含氧量不足,以致周邊的微血管以及動脈微血管循環不暢時,會特別怕冷,而手腳冰冷亦會趁機出現。
長者 放大圖片
在中醫學中,老人家多屬於腎陽虛之輩,如長者本身身體屬氣虛血弱者,四肢怕冷情況會更嚴重。
血液含鐵低女性
每逢月事期間,女性會因為血液中的含鐵量低而特別怕凍,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體形纖瘦或體質虛寒的女性身上。
低血糖/低血壓人士
有否發現減肥的人會特別怕凍?原因是過度節食會令血糖或血壓偏低,食物是身體的熱量來源,血糖太低會令血液循環不暢,出現手足冰冷情況。
大病初癒或長期病患者 放大圖片
人體久病必虛,大病初癒或長期病患者多屬氣血不足,氣血生化乏源,陽氣得不到推動送達四肢,四末得不到濡養溫煦,故此四肢冰冷情況會更嚴重。
熏肚臍散寒氣
要治療手腳冰冷,一點也不難,可以多做運動去鍛煉體質,改善血液循環,當然還要配合作息時間有序。中醫認為由於手腳冰冷主要是因為氣虛所致,可以利用針灸、艾灸或拔罐的療法去刺激一些能激發陽氣的穴位,針灸的穴位可包括曲池穴、列缺穴、血海穴、湧泉穴、氣海穴及足三里穴等。而艾灸則可用以艾葉製成的艾絨或艾條,在肚臍的神闕穴上熏灸,中醫學認為艾灸有補虛散寒、行氣活血、溫通經脈作用,可改善虛寒體質。中醫師杜宇春表示,日日熏肚 15-20分鐘,可以改善手腳凍問題。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腎虛糖尿不宜紅棗水
另外,亦可以補益氣血去促進血液運行的暢順,所謂「調暢氣血,內外生溫」,以此為治最為顯著。彭明慧指出,手腳冰冷的成因,不論是先天或是後天,都應該及早治理,可服用「四逆散」(白芍、柴胡、枳實、炙甘草);至於氣血虛弱的人可飲「八珍湯」(黨參、當歸、熟地、白芍、茯苓、白朮、川芎、炙甘草)等。至於一般人常飲的紅棗水,因為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作用,又可治脾胃氣虛、血虛萎黃、血虛失眠多夢等症,對貧血人士可改善面色蒼白和手腳冰冷。但若以紅棗作為方藥,則要留意,因為紅棗味甘甜,多吃甜食容易生濕,水濕蘊積體內而加重水腫症狀。若腎功能衰弱,再加上紅棗糖份豐富,糖尿病患者食後會令血糖升高。月經期間出現眼腫及腳腫的女士,更不適合飲用。
放大圖片
■紅棗水並非人人啱飲,尤其是糖尿病人。
放大圖片
■手腳冷可多做帶氧運動去增加血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