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人類手術的發展就像汽車一樣,器官或組織壞了可以更換零件,人工關節置換便是其中一種。數年前引入香港的電腦導航系統,將手術準確度大提升,病人手術後七日便出院兼學習上落樓梯。
經過五年微調後,今天技術更成熟,康復速度快到病人自己都不信──七十歲的周太就創下四日出院的紀錄!
最愛跳舞的周太擺的姿勢,希望可以盡快重踏舞池。 |
訪問當天,周太右膝剛拆線,仍要貼上膠布保護。 |
上月三十日才進行右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周太,翌日已下牀走動,第二天基本上在學行架輔助下行動自如,第三天想棄架但醫護人員不准,第四天嫌悶兼想吃好東西,於是大膽扭計出院,醫生檢查過後認為康復進度良好,特此批准。
「護士規定要我用學行架上洗手間,但論盡嘛,況且我行得好好,不用都無問題,但她們就是驚我跌倒……唉,在醫院就像坐監一樣,好無自由的!」鬼馬的周太說。
今年已屆七十高齡的周太像個貪玩的小孩,一年最少去四、五次旅行,又愛跳拉丁舞及社交舞,是個停不下來的小可愛,卻偏偏患上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平日活動時兩個膝頭痛入心脾。但中國女性就是這樣的──忍痛能力特高,只要有街去有得玩,幾痛都能忍!
「係好痛的,但總不能因為痛而困在家,要去玩才開心!上年底我就是忍住痛都去內地旅行,但這次真的痛到頂唔順,一回港便來見胡醫生要求做手術!」周太說。
周太去年手術(左膝關節置換)後兩個月,便獎賞自己去哈爾濱旅行。
置換關節 唯一出路
受退化性關節炎煎熬十年的周太,雙腳膝關節早已嚴重磨蝕,達到骨磨骨的程度,每走一步都要忍着痛楚。一直有醫生跟進的她知道置換人工關節是唯一出路,但始終對此有遲疑,心想頂得一時得一時,直至去年底頂不住終忍不住痛楚。
「那天我見胡醫生,他說我左膝好嚴重要做手術,我就信他吧!」周太說。經詳細檢查後,手術安排於兩星期後進行。她原以為要住十天八天才能出院,想不到六日後復元進度已達標,出院回家去。
這次輪到右膝換關節,周太完全有心理準備,但又估不到這次手術後康復更快,只是四天便能回家!
其實自養和醫院骨科中心五年前引入電腦導航系統,協助關節置換手術後,已令手術精準度大大提高,及術後康復更快。醫護人員經過五年的經驗累積,及微調術前、術中及術後的配套,進一步縮短病人的康復時間。
胡永祥醫生說,今天的電腦導航置換關節手術發展非常成熟,病人康復進度更理想。
完善手術過程
「昔日以傳統方法置換關節的病人術後接受物理治療時像行刑一樣,物理治療師協助關節活動時痛得他們死去活來,一般要三至六個月才能康復;今天有了電腦導航系統,手術做得更完善精準,病人術後痛楚、腫脹減少了,活動能力自然快速回復,手術一星期後已能上落樓梯,三個月內已回復患病前活動能力!」養和運動醫學及骨科中心主任胡永祥醫生說。
要復元得好,有賴多方面的配合。胡醫生說:「首項亦是最重要原因,是手術過程中軟組織平衡得好,手術後自然復元得好。」
電腦導航關節置換手術,是透過特別儀器及電腦程式,獲取病人關節資料後由電腦準確計算出需要切割範圍及人工關節安裝位置,減少偏差,加上醫生經驗,將各種軟組織良好地平衡,日後的活動能力便能回復。
圖為胡醫生正進行電腦導航關節置換手術。
「第二,是導航系統可減低手術風險,最主要是減少流血量,流血少了,對身體負擔自然減輕,復元自然較理想。」胡醫生說。
為何流血少?首先是手術過程中止血做得好;其次是傳統手術要在大腿骨鑽孔插儀器入骨髓內,以評估切骨時的準確位置,術後骨鑽孔可能流出大量血液,而在大腿骨插入髓內儀器又有可能令骨髓內的脂肪走入血,如流入心血管或肺部會有生命危險。現時用電腦導航系統協助,毋須此步驟,存在風險可免除。另外減少流血,病人可保持體力,康復自然較好。
周太去年求診時,雙腳膝關節衰退腫脹,伸直困難。 |
周太的左膝關節嚴重受損,已達至骨磨骨的地步。 |
物理治療提前做
第三是手術前的準備工夫充足。胡醫生說,手術前的評估及體格檢查,亦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他舉例最近為一名八十七歲的長者換關節,手術前為他檢查心臟發覺塞了血管,於是轉介心臟科醫生進行通波仔手術,解除了危機才換關節,結果病人手術後第八日便可出院。
「第四是將手術後的物理治療,提前至手術中進行。」胡醫生說。
原來當醫生為左腳進行手術時,醫護人員便利用儀器為病人的右腳進行按摩。當左腳完成手術後,醫護人員馬上為左腳裝上及啟動按摩儀器。儀器便同一時間為兩腳進行按摩,一直至出院為止。
「持續按摩是希望將風險減少,因為腳部手術後最怕靜脈栓塞,如血凝塊脫落並隨血液回流至心臟,心血管被阻塞會死亡。所以持續為腳部按摩,血液運行得好,栓塞風險自然可減低。另外亦可加快術後的消腫速度,按摩亦可以幫助肌肉回復力量。」
因着以上各項術前、術中及術後的細節改善,病人的康復速度比傳統手術快!
「現時絕大多數病人都是今日做手術,翌日可下牀,第三日用學行架步行,七日後出院只需用四腳叉或士的輔助步行,有別於昔日要多日才能出院,而出院時還要扶着學行架。」胡醫生說。
雙膝都換上人工關節後,周太終於能站直。
周太手術後雙腳一直進行按摩,大大加速復元。
勤做按摩 痛楚快消
傳統手術病人出院後要接受三至六個月物理治療,才能不靠輔助工具行走;今天在電腦導航手術加完善配套下,大部分病人一個月已行走得相當理想,三個月已完全康復,並可以運動。
像周太去年底接受手術,不單六日便出院,一個月後見行動自如便按捺不住貪玩的心,兩個月後離港去旅行,與丈夫到哈爾濱玩了八日七夜,期間毋須用手杖,全程活動自如!
由於有了上一次快速康復的經驗,令周太這次信心更強,希望右膝換完關節後,可以重新穿上被迫放棄三年的拉丁舞鞋,不過這次又超出她的預計。
「上次手術後,病房中我可以按掣注射止痛藥,今次好奇怪,沒有給我安排止痛藥,而且我第二日竟然不痛了!」周太向記者說。
胡醫生說,手術後仍有用止痛藥,但劑量比前大大減少,可減輕對病人的身體負擔。
為何周太這次康復得更快,相信與手術中及手術後為腳部進行按摩有關。「上次是手術後做物理治療,先用儀器按摩,每次十五分鐘;這次我一醒來,雙腳已套上按摩儀,一直做一直做,直至出院為止……」周太說。
除了按摩儀,個別病人如無力提腳做運動,有特別設計儀器可以輔助腳部伸展、屈曲,加強關節及肌肉訓練。
胡醫生說,年長的膝關節患者,置換人工關節後可以大大改善生活,享受人生。
電腦導航手術 準確性大提高
導航手術系統,是利用一部導航手術機,配合特別設計的電腦軟件,透過紅外線即時複製病人的關節模型,立刻在電腦中顯現出來,然後引導醫生準確地切割關節的各個關節面,使其能準確地置入關節假體。「以往關節面要削多或是削少,全靠醫生的判斷,現在有了這個導航系統,可以將手術的準確度大大提升,減少誤差。」醫生解釋。
電腦導航好處
- 客觀地量度,使切割位更精確。
- 能即時檢查及修正切割位置。
- 可以調校韌帶及軟組織的張力,力求置換人造關節後的活動更順暢。
- 比傳統手術法失血量為低,約三、四百毫升。
- 復元快,術後翌日可落牀,一星期可以出院。
全膝關節置換術適用於以下病症
- 退化性關節炎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因創傷引致的退化性關節炎等
金屬感應器收集關節數據後傳入電腦。
電腦模擬出病人的關節立體圖。
電腦顯示病人置換的準確位置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