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不停地打嗝,可能是末期胃癌的警號。有腸胃肝臟科醫生指,曾有肺癌患者一直不停打嗝,接受多次檢查始發現是末期胃癌,更是引發肺癌的源頭,患者最終病逝。現時早期胃癌患者可接受「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將病變組織「片」去,治癒率高,故建議高危人士定期接受篩查,及早發現癌瘤。記者:梁瑞琼

胃癌是本港第四位癌症殺手,每年約有 1,000宗新症,逾 600宗死亡個案。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胡興正指,由於胃癌症狀不明顯,未必會出現嚴重胃痛,症狀或與一般消化道潰瘍相似,故患者確診時多已末期。曾有 50歲肺癌男病人,治療情況一直理想,但數年後卻出現大量腹水積聚,更不停打嗝,檢查後證實末期胃癌,整個胃部已被癌細胞入侵,相信肺癌其實也是由胃癌擴散引發,病人最終不治。胡興正指,胃癌患者通常會先出現慢性胃炎,再演變為萎縮性胃炎,即胃黏膜變薄,部份細胞失去正常功能,患處逐步惡化,最後演變成早期胃癌,整個惡化過程需時數年,但症狀不明顯,即使是正電子造影檢查也未必能診斷,部份患者或會有打嗝病徵。他表示,胃部在橫膈膜上方,一旦出現癌變,胃部或會脹大,壓迫在下方的橫膈膜,令橫膈膜肌肉受刺激,引致打嗝,「食得太飽,個胃頂住橫膈膜都會打嗝,但好快會停,如果打一個星期都唔停,就可能係胃癌。」

使用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

不過,患者若出現不停打嗝症狀,可能已是末期胃癌,治療難度高,存活率低。胡興正稱,現時早期胃癌可用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將病變的黏膜組織「片」去,治療後患者 5至 10年的存活率超過九成。日本數據顯示,胃部內窺鏡篩查能有效找出癌前病變,加上跟進治療,可減低死亡達四至六成,故建議 40至 60歲、有慢性胃病及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人士,定期接受胃鏡篩查,以預防胃癌。醫學界未能確定胃癌成因,但世界衞生組織數據顯示胃癌新症中,近 55%與幽門螺旋菌感染有關,胡興正表示,感染此菌的人患胃癌風險較一般人高兩至三倍。


早期胃癌可用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切走病變組織。
成啟聰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