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猶如停不了的火車頭,去年 GDP增長 10%,今年增幅估計相若,經濟發展速度冠絕全球大國,可是去年上海股市指數下跌 14%,列全球倒數第三,倒數第一和二分別是希臘和西班牙,兩個陷於經濟崩潰邊緣的歐豬國家。經濟上,股市落,點解?

以往遇到這些可能令內地政府難堪的問題,最簡單的答案是搬出「中國不同」理論,例如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許多事情不能跟英美等國家相比。今時今日這套理論愈來愈站不住腳,以內地股市為例,市值為全球第二大,去年深滬股市集資總額全球第一,不能繼續形容內地股市規模小,不適宜以一般經濟原則來衡量。
去年內地股市下跌的表層原因是供求失衡,內地傳媒以統一口徑把矛頭指向新上市的公司「圈錢無度」。去年內地新股上市的集資金額是歷年最高,新上市公司數目達三百四十六間,除以二百多天交易日,平均每日多過一間公司上市,面對排山倒海的供應,股民應接不暇,因此令股市下跌。這說法牽強至極,以內地股市的規模和增長潛力,一年三百幾間公司上市可能是太少,不是太多。以香港股市為例,去年集資金額也是歷年之冠,指數不跌反升,新上市公司數目過多會拖低股市的理論甚為牽強。


另一個表層原因,我在本欄也提過多次,內地股市是政策市,由中央政策而不是由投資者來主導。去年諸多內地政策,例如收緊銀根、打擊樓市等,對股市都有負面影響,因此出現經濟熱、股市冷的現象。這原因在內地股市永遠適用,不過流於表面。
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人民日報》刊登署名石建勳的文章〈經濟晴雨表失靈了〉,分析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失靈的原因,提出一個較深層的原因。文章指股市有兩個功能,除了融資,還有投資,內地股市的融資功能發揮良好,但投資功能薄弱,忽略了投資者教育、投資者權益保障制度等,令股市無法發展成熟。


一個欠缺投資功能的股市,跟一個賭場分別不大,近年內地股民最熱衷買賣二、三線和創業板股票,對藍籌股興趣不大,他們的心態是橫豎是賭,不如賭大上大落的股票。內地股民鍾情二三線和創業板股票,解釋了近年 A股和 H股溢價愈來愈窄,甚至出現折讓的現象,因為有發行 H股的 A股大都是藍籌股。內地監管機構對投資者權益保障有限,投資者要食得鹹魚抵得渴,知道凡事要靠自己,索性抱着賭博心態,令內地股市變得又大又不成熟。


內地股市的畸形現象源自內地人,包括《人民日報》可能不大方便談及的一個問題:合約精神。內地法制不完善和新聞不流通,導致合約精神崩潰,人與人、公司與公司之間缺乏信任,這種環境不利於發展具秩序的交易市場。由一兩元一只的雞蛋到幾萬元一瓶的紅酒都可以充斥假貨,外國人顯得大驚小怪,內地人則習以為常,自有一套適應方法,不過這套方法的特點是缺乏信任。內地股民不會相信中國證監會可以保障投資者權益,也不會信上市公司自行發放的訊息,正如賭場荷官建議賭客下注買大,賭仔怎會理會,信的是自己心水。內地股市是一個跟經濟脫鈎的獨立賭場,其特徵是飄忽不定;今年內地股市大可上升,不過上升理由跟經濟未必有關係。

中國要走出世界工廠的單一模式,轉型走向服務業,先要在信任這重要一環下苦功。工廠注重實物交易,在這模式下,信任的重要性不是至高,客戶可選擇信自己的驗貨能力,信自己對手和對眼。可是金融不注重實物交易,全世界的金融制度都是建基於信任,幾十億元的交易在電話上一個 done字成交,金融業怎樣在這片缺乏信任的土壤上成長,代表着大難題,內地政府不可能長期以中國不同論來回避問題。信任不可能由政府製造出來,是一代代人透過經驗培養出來,是軟實力,在一個不尊重公平法制和新聞自由的地方,這培養過程尤其困難。
我不接受內地經濟上,股市落的原因是「中國金融模式」,正如我不相信有中國物理、藝術、網球模式這回事,世上有一些普世價值是無得拗的。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ylife 的頭像
    stacylife

    明星靚相大分享☆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