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無藝術家,藝術家是被藝術市場發明出來的。古中國畫家大都是業餘的,小部份為皇帝工作;至於歐洲,工匠不為皇帝就為教廷服務。工藝品夠水平就能夠「升呢」成藝術品,竹雕大師洪建華就是因為作品入選了故宮博物院,一夜成名,聲價十倍。記者:何兆彬攝影:林栢鈞

竹林七賢筆筒(復刻)

入選故宮博物院的名作就是這一個了,不,不對,是這一個的「大哥」。今次來港的是洪老師重做的復刻作,原版在北京故宮。

入選了故宮 放大圖片
■問洪師傅為甚麼喜歡竹,而不是石,他引用鄭板橋的詩《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爾東西南北風。」洪建華:「竹是暖的,石是冷的。」

■問洪師傅為甚麼喜歡竹,而不是石,他引用鄭板橋的詩《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爾東西南北風。」洪建華:「竹是暖的,石是冷的。」

洪建華, 1971年生,「內地的算法,我今年 41歲。」 16歲開始自學竹雕,他一直只是個埋頭工作的「工匠」,直到 2006年,作品入選故宮博物院,才成了家傳戶曉的藝術家。近日,他數十件作品在尖沙嘴 K11購物藝術館展出,包括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竹林七賢》(復刻),而洪師傅本人也來了香港作宣傳。「 2004年之前,我們一直只是做一些工藝品,也做很多仿古的作品,坊間叫高仿,價錢一般都是$4,000-$5,000的,那一年我想一想,這樣下去不行,我們必須創作,就開始了自己的創作。」洪老師很謙虛,沒有提及自己在 2001年已拿了多項大獎,例如 01年憑竹刻《香山九老圖》竹筒獲日本國際書院精品展特等獎, 04年憑竹刻《西園雅集》筆筒獲中國民間雕刻、陶瓷、剪紙藝術精品賽獲獎……大概是功力已到了另一境界,他的作品開始擺脫市場羈絆,獨自構思。由於是安徽人,他特別注重發揮「徽文化」,例如寫安徽的民間故事,農民的生活,作風帶有古風,又融合各派技法,這樣潛心鑽研了兩年,在 2006年一個展覽中,作品被北京故宮博物院工藝組的秘書相中,「他說,哎呀,你的作品非常好,為甚麼不進故宮,我帶你去!第二天他就帶我去了故宮,那時候,我帶了兩個作品去,一個是黃楊木造的──我刻竹也刻木頭,另一個就是《竹林七賢》,但由於黃楊木的工序多,我帶去了又覺得做得未夠好,就把它帶回家了。」他的心情激動又忐忑,因為人家都跟他講:要作品入選故宮博物院,得有兩個條件,一是技術要到家,二是要是大師作品,就是說要有名氣,「我知道自己技術到了,第一條件沒問題,但第二條,我沒有名氣呀!」這樣子等了一兩個月,「忽然一天,電話來了,說我入選了。」

全國的人都來了 放大圖片
■洪老師:「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刀法,但到最後,根本是沒有刀法,是隨心所欲的。」嘩,庖丁解牛。

■洪老師:「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刀法,但到最後,根本是沒有刀法,是隨心所欲的。」嘩,庖丁解牛。

「他們告訴我,我的作品,是 50年代後第一件入選故宮的民間竹刻作品。」也就是說,已有半個世紀竹刻藝術幾乎都沉寂了,變成了幾十元一塊在旅遊區販賣的工藝品,入選故宮對藝術家來說可是天大的事,從此他的生活起了莫大變化。「全國的電視台、媒體都來採訪我了。」洪師傅笑說。記者是個俗人,第一時間是想到收藏家馬上會來敲門求件,洪建華老師天性純樸,答道:「全國的人都來了,有些人看了當地電視,穿州過省要來找我拜師,但我徒弟已很多,不再收了,就送他一套竹雕教學光碟,再加一些材料,叫他回去練習。」再直問:「老師,你的作品從此聲價十倍吧?」他笑答:「對呀,本來兩三萬的,突然就變成 20-30萬了。後來中國工藝美術館也收藏了我兩件作品,都 20幾萬元。」洪建華的路不易走,從小家境貧苦,讀書時都要走幾里山路, 16歲時出來工作,「剛開始我做木工,就是做家具那一種。」但他的興趣不在這裏,一年後辭職,「那時候我喜歡在竹子上雕雕東西,有一天,給我看到了本書──王世襄先生寫的《竹刻》,嘩,我一看不得了,太不可思議了,原來竹子可以雕成這樣。特別是竹子顏色、材質的變化,各種工藝技術的配搭,太神奇了!」他完全着迷了,帶着那本書,再加上幾把刀子、一些竹子隨身,每天就雕雕雕個不停,「其實那時候竹雕根本沒有市場,竹雕本身已經有點沒落了,我到處去找,找到一些老師傅,教我一些基本刀法,但其實那些師傅都不是全職的,因為市場沒有這個需求。」他卻大起膽子,全身投入練習,「我就去古玩店去推銷,問老闆要不要些甚麼,慢慢的我又去買一些老的竹雕去臨摹,學習古人的技法。對,基本上我是沒有拜過師的。」

乾隆年求完美 放大圖片
■洪建華因為一本《竹刻》,走上這條路,後來王世襄(左)更收藏了他的作品。

■洪建華因為一本《竹刻》,走上這條路,後來王世襄(左)更收藏了他的作品。

如此這般摸摸雕雕,卻給他雕出一條路來,「因為我愛人本來在工藝廠裏工作,也是搞雕刻的,我二人就開了個工作坊,用 300元租了個小地方,才 18平方米,當年雕的東西很便宜,雕個東西 7-8天,才賣 50元!」哦,如果收藏了你當年的作品一定很有趣吧!「哈哈,我看到以前的東西都不像是自己雕的!那段日子很苦,還好那時候吃很多東西都是拿家裏的,就是需要家人的幫忙。」家人贊成你進這行嗎?「不贊成呀,當年根本沒有這個市場,他們覺得這樣不會有出息呀。不過我堅持,他們後來就支持了。」世上本無路,「後來因為社會富裕了,慢慢就多了人進這一行,但一般都是雕工藝品,賣遊客,或是做『高仿』的。」洪建華自己本也是做「高仿」的,但走出來了,也不會避而不談。身處內地經濟高速增長,他很明白,藝術還是要先醫飽肚子,國泰民安才能給多數人享有的東西,「竹雕在我國從很早就有了,但它是一直到了明代才達到高水平,因為社會富裕了,文人雅士都在筆筒上刻花草,到清代更不得了,因為成立了清宮造辦處,像乾隆皇帝要的竹刻,都是先把設計圖樣傳進宮裏,給他過目、修改,才開始製造的,作品完成了都落有他的名款。」談現代竹雕,洪建華不會過謙,由於資訊發達,他說現代竹雕集合了各家所長,「以前南京金陵派用『留青』、上海嘉定『深浮刻』,每個地方都有不同風格,但現代擁百家之長。」問他全國有沒有他這樣的竹雕人,他自豪的答你:「雕的人很多,但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就只有我一個。」問他清代竹雕的水平呢,他答:「現代看,也是鬼斧神工呀,因為那時候有朝廷供養,他們雕一件作品是不計時的,只追求作品完美無瑕。所以哦,清代對竹雕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洪師傅徒弟有 30人,問他未來發展,他說:「徒弟不收了,現在這樣就很好。」那你的夢想都實現了?「不,我的夢想是安徽省有一座觀光園,有竹雕有石雕有表演,各樣表演,宣揚徽文化!」

展品三大類

古代的師傅因地域導致風格不同,但洪建華集其大成,作品可大致分為三類:竹筒類傳承上海嘉定的深浮刻、留青則是南京金陵派風格,只在竹面輕刮如繪畫一般,此外還有竹根類雕像。

竹筒類 放大圖片
仕女

仕女

放大圖片
和諧

和諧

放大圖片
海寶迎客

海寶迎客

放大圖片
商旅圖

商旅圖

放大圖片
群賢彙聚

群賢彙聚

 

竹根類 放大圖片
對獅

對獅

放大圖片
羅漢

羅漢

放大圖片
羅漢

羅漢

放大圖片
祝壽

祝壽

 

留青 放大圖片
李執課子

李執課子

放大圖片
臂擱(聽泉)

臂擱(聽泉)

 

展期:即日起至 2月 28日地點:尖沙嘴 K11購物藝術館 B207 Stage of the Arts查詢: 3188 8070

其他商場中國主題展覽活動荷里活廣場睇古鎖 放大圖片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與廣州「故鄉里」攜手舉辦全港首個最大型《百年中西古鎖》鑒賞展,展出過百件由清朝時代、民國年間至建國初期的中西古鎖,珍貴展品包括清朝漢字密碼鎖、民國機關鎖、以至可能現存全球最小的僅得 1厘米及最大的則有 1公斤多重的古鎖。

IFC睇風箏 放大圖片

 

巨型風箏藝術品的製作難度甚高, IFC今次展出合共 40件巨型風箏用了 800呎的絲絹製作而成,當中單是重達 300公斤的飛龍風箏便用上 300匹絲絹製成,結合 30位技師的心血,全部以人手製造及繪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acylife 的頭像
    stacylife

    明星靚相大分享☆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