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流
蘋果霸權
2010年10月21日
當一間公司的股價愈升愈高,升至近似瘋狂的水平,有一個頗有說服力的方法來反映股價的不合理程度,是以這間公司的市值跟一些大眾熟悉的公司比較。十年前科網狂潮的時候,這種比較經常出現,一間盈利欠奉、只有眼球的新經濟巨星的市值,等於三數間百年老店,對新經濟有多強信念的投資者也要停下來,想一想。
今日我要做一件可能得罪蘋果迷的事(睡在我不遠處便有一位),科技盲的我唔識世界,提出這疑問:蘋果的股價是否到了不合理地步?蘋果最近衝破三百美元,今年累積升幅四成。我試以市值比較法來指出蘋果的股價有幾高。我不會取巧,用一些市值偏低的公司來作比較,我擔保讀者看過之後一定會想一想我的疑問。
先來滙控,蘋果市值大過滙控?對,而且大得多。再來業務同樣遍及全球的和黃,和黃的股價近期由五十多元升至七十多元,股價升幅不遜於蘋果。蘋果大過滙控加和黃?對,蘋果減去滙控加和黃仲有大把水位。以下十間公司遍及各行各業,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股價近期普遍上升,就一次過列出來。以市值計算︰
蘋果=滙控+和黃+國泰+ TVB+信和置業+聯想+電盈+澳博+瑞安房地產+壹傳媒。
蘋果市值肯定是高,不過高和貴是兩回事,市值高仍可以是便宜,所以我要分析的是蘋果是否貴。最直接是看市盈率,以過去十二個月的盈利計算,蘋果市盈率是二十倍,以明年盈利計算,市盈率約十七至十八倍,這水平比大市略高,但以科技股比較,並不昂貴。其實市盈率已解答了我大部分的疑問,蘋果市值或許是偏高,但有實質盈利支持,絕不可跟十年前的科網股比較。
深入一點看蘋果近年的業績。分析員估計蘋果今年盈利上升六成,○七年至○九年,蘋果盈利增長分別是七成六,七成半和三成半。這水平的盈利增長似屬於剛創業的科技公司,發生在規模已這麼大的蘋果身上,是匪夷所思。可是,這一列盈利增長數字卻帶出第一個疑問︰蘋果也受經濟影響。○九年全球經濟受金融海嘯影響,蘋果盈利增長只有三成半,即是說,面對經濟衰退,蘋果不能完全獨善其身。
第二個疑問是,蘋果業務性質不是壟斷性,它的產品是消費品。全球有不少蘋果狂熱分子,但主流消費者的購物心態始終五時花六時變,蘋果可否推出一代又一代瘋魔消費者的產品?過去一段時間蘋果證明了可以,將來呢?早年微軟的市值也曾經高至驚人,不過微軟經營模式是壟斷性,盈利受保護程度較高。各位想一想,假設明日 iPhone和 iPad從地球消失,相比 Windows消失,哪一種情況為消費者帶來更大的不便。有些人或會不同意,我的答案是 Windows。
無可否認的是蘋果生存在一個競爭劇烈的環境,它的成功有賴不停推出令人讚嘆的產品,以實力擊倒對手。今時今日,蘋果的對手是全世界,因為 iPhone和 iPad以極快速度搶佔領先位置,對手在後面追。蘋果的每一位對手在日思夜想,怎可研發到比蘋果更出色的產品,取代蘋果位置?可肯定的是,蘋果的對手沒放棄,沒停下腳步,這是一場不容半點鬆懈的競賽。
我的第三個疑問出現在所有大公司身上,叫「 Law of Large Number」,可譯作「大冧把定律」,這跟公司管理質素、產品好與壞無關。當一間公司的規模膨脹至某一個程度,因為基數已達天文數字,未來的增長步伐必定會放慢。這間公司或許繼續做對的事,沒偏離策略,只是投資者忽然發現公司增長步伐慢下,開始產生疑惑,這跟實質業務無關,全是心理作祟。
我的三個疑問加起來的結論是,唔—— Well——唔……我唔知,其實是我唔敢講出口。蘋果已變了一隻沒有分析員敢看淡的股票,因為事實證明,邊個看淡邊個死,它的股價長升長有,升到你唔信。過去一段時間不乏沽空蘋果的基金經理,通通輸到褲穿窿,發誓以後不行近蘋果。今時今日,對蘋果股價有疑惑的人,只會用口,不敢付諸行動,圍在蘋果身邊只有賺到笑的狂熱分子。我信滙控和和黃,不信蘋果的股價,但我膽小,蘋果萬歲!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蔡東豪)
ads
- Oct 22 Fri 2010 00:54
第壹流 蘋果霸權 蔡東豪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