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財經事物時間長了,一個不愉快的感覺是人變得疑心重,見到一些似是好的東西,初步感覺不是興奮,而是產生疑心。兒子帶着童真看世界,我只能羨慕,希望他能珍惜。投資股票最需要一夥純真的心,是買高增長股的時候。


投資者願意付出較高估值予高增長股,是因為高增長股盈利增長驕人,所謂較高的估值,不消一刻便被高速增長的盈利追到,變得合理。假如高速盈利增長可維持一段長時間,高增長股的股價表現將會非常突出。投資者買中一隻高增長股,有自信地持有一段長時間,不單可賺大錢,還會得到很大滿足感。然而愈資深的投資者愈難遇到高增長股,即使遇到也會錯過,因為疑心太大,寧願錯失機會也不願犯錯。高增長股的問題是,高增長不是沒有成本的,公司須要付出一些東西去爭取增長,這過程會產生不確定性,動搖投資者信念,例如公司須不斷併購來維持高增長,而增長過程中須不斷融資。另外,高增長始終會停或慢下來,投資者須準確捕捉這些重要轉折時刻。最後,投資者最難過的一關,是需要信任管理層的能力,特別是紀律,因為在一個高增長的環境中,令管理層犯錯的誘惑太多。歸根究底,買高增長股講個信字,投資者不僅要相信公司現在的價值,更重要是相信管理層日後製造出來的價值。


願意白紙黑字寫出來,我做了功課,克服了疑心,我找到一隻值得推薦的高增長股,是時裝集團IT。近期思捷和李寧相繼出事,我對時裝這門生意的疑心已經加重了。我從三個角度分析IT:第一、市場規模要夠大。這條件是條數要計得通,很多疑似高增長股所在的市場規模不夠大,是一個天然障礙。投資者不要期望由一間公司去創造市場,最理想的環境是市場已經存在,而高增長股佔這市場份額不高,跟飽和有一段距離。 IT的增長空間在內地,香港和內地分別佔營業額60%和26%,管理層估計五年後,內地佔營業額的比重可超越香港。我估計IT香港收入之中,有不少來自內地遊客,IT貨品對內地的吸引力不成疑問,問題是能否在內地有效地執行發展計劃。IT內地業務由最初合資到現在獨資,不算是一帆風順,過程中經歷過起跌,我相信管理層從中吸取了教訓。過去兩三年,IT內地業務發展進度不俗,應該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市場規模這條件很重要,要市場存在,並且管理層掌握得到這個市場的要點。


第二、擁有可持續的營運模式。IT最獨特的地方,是它擁有一種不容易歸類的營運模式,基本上是一個不同檔次的大什錦,包括自己擁有品牌、代理品牌、特許品牌等不同模式。 IT銷售逾300個國際品牌和逾10個自己擁有和特許品牌,只要消費者對時裝有些少要求,總會在IT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品牌。 IT跟其他時裝集團定位不同之處,是集中銷售非最主流產品,重視店內服務,跟客戶群建立長期信任關係 ——客戶信任IT挑選和設計時裝的眼光。近年多個國際時裝集團遇到挫折,原因是改變定位或跟潮流脫節,IT這方面風險不大,因為它的營運大什錦模式本身已對沖了潮流風險。


第三、管理層可信任程度。這條件不完全科學,主觀成分高,最後講信定唔信。管理擁有四百多間分店、營業額逾五十億元的時裝集團,需要紀律;管理賣潮流產品的公司,需要觸覺。紀律和觸覺兩者可並存,亦可互相排斥,從過去二十多年IT發展史見到,沈氏兄弟領導的管理層糅合了紀律和觸覺。我覺得這是一支經過考驗的管理團隊,處於一個千載難逢內地市場的門口,未來三至五年是高增長期。跟所有時裝集團情況差不多,IT面對主要投資風險是經濟衰退。09年金融海嘯,IT不能倖免,須減價促銷,拖低毛利率,對盈利打擊不小。相信IT經歷了金融海嘯,管理層應該懂得應付突如其來的經濟巨變。喜歡IT是因為這是一個百分百香港成功故事,故事就在香港和內地發生,你我看得到摸得到,我信。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I.T主席兼行政總裁 沈嘉偉

arrow
arrow

    stac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